惠遠古城,位于新疆伊犁霍城縣,是新疆的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的治理,便于對西部的有效管控,在此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并陸續在其周圍建起八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惠遠古城成了清朝管理新疆的中心機構所在地,是當時新疆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惠遠”之名乃乾隆帝親賜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之意。惠遠老城繁華一時,當時城內建筑整齊,縱橫四條大街直通四個城門:東門景仁、西門說澤、南門宣闿、北門來安。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鐘鼓樓,以鎮四方。城內城外有不少軍事設施,有官兵操練武藝校場。城內外寺廟林立,清真寺、喇嘛廟是少數民族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城內大街小巷商鋪林立,百貨云屯,市肆極為繁華,有“小北京”之稱。惠遠城南的望江樓,位于伊犁河畔,紅欄碧瓦,常有官府貴人或名人墨客登樓品茶賦詩,飽覽伊犁河景色。 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曾在惠遠老城居住了兩年零一個月,留下了令人追憶的種種事跡。他在伊犁地區建造水利、開荒屯田,為駐防邊疆軍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因領導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而聞名于世界,但也因此遭到投降派的誣蔑和陷害,被革官流放至此。眾多前來惠遠古城觀光的旅游者,亦想了解林公當年在此的生活。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焚毀了惠遠老城。1880年左宗棠抬棺西征,與沙俄簽訂了《伊犁條約》,收復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的土地。1882年,清政府在惠遠老城北15里處仿照舊城新建了惠遠新城。與惠遠新城、伊犁將軍府同時期建筑的還有惠遠鐘鼓樓,前沙俄在惠遠城設立的領事館等。 惠遠古城見證了伊犁地區二百多年的榮辱興衰,更見證了中原政府對新疆的管理和祖國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