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不了多遠就氣喘吁吁的 爬幾層樓梯就上氣不接下氣 也許是你熟悉的孩子 也許就是自己的孩子 愛吃的東西越來越高熱量 學習負擔越來越重 運動量越來越少 家長們是不是在為自己的寶貝胖出了新境界而越發焦慮呢?別急,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發胖,從現在起,想辦法控制吧~ 肥胖癥(Obesity)是由于能量攝入長期超過人體的消耗,使體內脂肪過度積聚、體重超過參考值范圍的一種營養障礙性疾病,其中單純性肥胖占95%~97%。我國部分城市學齡期兒童超重和肥胖已高達10%以上。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16億成人超重,其中至少4億是肥胖。世界范圍內,5歲以下兒童中,約有0.22億肥胖,十分之一超重;學齡期兒童中,大約1.5億是肥胖。 多數老百姓認為孩子越胖越壯實,實際上我國尤其城市孩子體能越來越差;兒童肥胖進而導致糖尿病的患兒逐步增加,肥胖與糖尿病,哮喘,過敏,性發育落后等關系密切,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有家族史的更應該引起重視。 能量攝入過多--膳食結構不合理,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外孕母攝入過多;遺傳因素--肥胖小兒常常有家族發病史、這可能和肥胖相關基因的突變和遺傳有關;其他--進食速度快、家庭環境不良、學超負荷等。代謝綜合征--肥胖--高血壓,高血脂,T2DM,冠心病,腦卒中。1.身高-體重法:小兒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均值,10%~19%為超重,超過20%以上者可診斷為肥胖癥,20%~29%者為輕度肥胖;30%~49%為中度肥胖;超過50%為重度肥胖。2.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體重(kg)/身長的平方(M2)。· 成人(WHO) ≥ 25為超重, ≥ 30為肥胖。兒童隨年齡性別有差異,BMI值在P85~P95為超重,超過P95為肥胖。臨床癥狀:食欲旺盛、喜食甜食;疲勞氣短;肥胖換氧不良綜合征。有些孩子跑步都很費勁。肥胖黑棘皮病:有些肥胖的孩子,脖子和腋下顯得很臟,好像總是沒有洗干凈,總被家長批評不講衛生;實際上他是肥胖黑棘皮癥。皮膚色素增生、過度角化、疣狀增殖;重度肥胖95%有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肥胖者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的皮膚標志。
兒童千萬不能用成人減肥方案! 肥胖癥的治療原則是:減少產熱性食物的攝入和增加機體對熱能的消耗,使體內脂肪不斷減少,體重逐步下降。肥胖癥的治療方法有: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治療等。飲食療法、運動療法是兩項最主要的措施,藥物治療效果不很肯定。 1.飲食療法:小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肥胖治療要有長期性,故推薦:低脂飲食,低糖類飲食、高蛋白、高微量營養素飲食,適量纖維素食譜。兒童不能太限制飲食。· 運動強度:每天堅持至少30分鐘,每周至少運動5天。· 運動處方重點:活動量以運動后輕松、不感到疲勞為原則;切忌活動過度。· 二甲雙胍:對于10歲以上青少年肥胖出現嚴重胰島素抵抗、糖耐量受損和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兒二甲雙胍是極有效的輔佐治療藥物。· 西布曲明:具有抑制食欲和增強代謝的雙重作用,用于飲食控制和運動仍不能控制的16歲以上肥胖癥的治療。有增加心率和血壓的副作用,因而伴有高血壓的肥胖兒童不能使用。證候表現:容易倦怠乏力,頭身困重、浮腫,口膩納呆,食少腹脹,便溏、小便短少,舌體淡胖有齒痕,舌苔白滑、薄膩,脈濡緩。人參、茯苓、車前子各20g,桂枝10g,澤瀉、萊菔子、蒼術、白術、防己各 15g,黃芪30g,甘草 6g,濕甚者可加薏苡仁 20g,水煎服,每日 1 劑。證候表現:以腹部肥胖為主要特征,頭身困重、喜臥喜靜,周身乏力,痰多壅盛、胸脘痞悶,口膩納呆,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滑、白膩,脈沉細。甘草 6g,蒼術、厚樸各10g,熟制半夏、茯苓、陳皮各 20g,濕甚者加薏苡仁 20g,冬瓜皮 15g,大黃 6g 等。水煎服,每日 1 劑。證候表現:常畏寒肢冷,腰膝、下腹冷痛,全身肥胖水腫但以顏面和下肢為甚,小便不利、便溏,面色?白無華,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無力。炮附子、白術、甘草各 6g,山藥、山茱萸各 15g,桂枝 9g,澤瀉、茯苓、牡丹皮 10g,熟干地黃 20g。上藥水煎服,每日 1 劑。多年來的臨床工作會遇到很多肥胖超重的孩子,有的已經發展到重度脂肪肝,黑棘皮征,高胰島素血癥,甚至糖尿病。碩碩,10歲,男孩,因反復咳嗽喘息,以喘息性支氣管肺炎收入院,入院后咳喘很快控制緩解,但入院后查體發現患兒58KG,身高140cm,BMI30 屬于中度肥胖,頸部有明顯黑棘皮征,查B超已經有脂肪肝病變,胰島素-C胎高于正常兩倍。家長訴患兒食欲極度旺盛,不愛運動,奶奶有糖尿病史,父母也沒有重視,還經常因為嫌孩子不講衛生,沒有克制能力太能吃,經過和家長詳細講解,理解了肥胖的重要性,而且也知道了食欲亢進和頸部皮膚發黑都是病態,經過兒科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制定了科學的減肥方案和飲食運動方案,家屬和孩子也非常配合,進過半年治療孩子體重控制在了基本正常水平BMI控制在22,孩子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孩子咳喘也發作少多了。

加強健康教育 保持平衡膳食 增加運動 預防兒童肥胖,應從胎兒期開始噢! 供稿 | 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