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則人不擾,儉則人不煩。此語出自唐·李延壽《南史 · 陸慧曉傳》:“靜以修身,儉以養性。靜則人不擾,儉則人不煩?!边@段話的大意,是說安定寧靜以修身,勤儉樸素以養性。能安居處靜,就不會有什么紛擾;能勤儉度日,就不會有什么煩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本拥拿篮貌傩胁皇菓{空而來的,而是通過修行獲得的,安定寧靜可以提高自身修養,勤儉樸素可以培養優良品德。如果不能淡泊寡欲,就無法樹立明確的志向;如果不能安定寧靜,就無法實現遠大的目標。靜與儉,是人們俢身養性最重要的內容和最基本的要求。這兩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靜所修養的是內在品質,寧靜以致遠;儉所修養的是外在品行,淡泊以明志。大道至簡,至味清歡。智慧人生,是平和寧靜的人生,是勤儉樸素的人生。靜以修身,靜是一種人生境界。靜能生慧,靜能安神,靜能致遠,靜能超然。莊子云:“正則靜,靜則明”。白居易有詩云:“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膘o,是一種智慧、修養和功力。我們要修身、致學、立業、成功,都離不開靜。要心靜不擾,就要增強智慧修養,努力做到“看得透、想得明、拿得起、放得下、忘得了”。要心靜不擾,就要穩得住心神,努力做到心無雜念、心無旁騖、心無喧囂、心無愁思、心無煩緒。要心靜不擾,就要提高自控能力,看淡金錢、權力、名譽和地位,任世風浮躁、誘惑多樣、環境喧囂、諸事繁雜,我自心如止水,我自巋然不動,我自閑庭信步,不沉迷于燈紅酒綠,不汲汲于功名利祿,不受制于誘惑干擾,不戚戚于愁心煩事。儉以養德,儉是一種優良品德。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正能量、好品行。古人云:“儉,德之基也;侈,惡之大也?!薄皟€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一詩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比绱丝磥?,儉與奢絕非小事。儉還是奢,乃衡量一個人道德素養和一個民族道德狀況的重要因素?!吨熳又渭腋裱浴分姓f:“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笔朗伦冞w,美德永恒。越是在經濟發展、物質豐富、生活改善的情況下,越應當不失本心、不忘初心、不乏素心,越應當把勤儉樸素的美德發揚傳承下去,越應當崇尚節儉、反對奢侈、反對浪費。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則不擾,儉則不煩。靜與儉,對于人們修身養性至關重要。古人強調的以靜儉修身立德之良訓,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