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沙目前是一種非常緊俏的自然資源,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對河沙的需求越來越多,導致建筑用沙特別緊缺,市場價格一路上揚。近幾年國家對河道加強管理,防止濫采濫挖,河沙更為緊缺。去年市場上有人形容一斤河沙,一斤面粉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河沙的緊缺程度。 河沙的形成相對人類歷史來說,是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形成是經過千百萬年河水不斷沖蝕打磨,沉積河床上,最后形成河沙。形成的周期長,我們挖一點兒就會少一點兒,直至沙源枯竭。當然有些河流河床淤積太高,挖走部分河沙對預防洪水漫堤有很大好處,為此國家對部分河道進行有有計劃的開采,在不破壞大堤的前提下,科學采沙,是可以的,但為什么錢塘江泥沙不讓采呢? 這是因為錢塘江不同于長江、黃河河口,前者河口是侵蝕型河口,后者卻屬于堆積型河口,近些年來,錢塘江灣河口發生了很大變化 ,由于人類活動干擾,不斷向海要地,南岸面積不斷增大,下圖中,自1984年以來,河口不斷收緊,寬度收窄,為此潮水能量會不斷向上頂托,河口地貌在不斷地被侵蝕改變,這與錢塘江潮汐相關,但還與錢塘江泥沙來源有關。 錢塘江泥沙含量很低,遠遠不及長江、黃河泥沙含量。泥沙含量少,會導致河口堆積不起來,形成侵蝕型河口,河流晝夜不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營造與破壞,經過千百萬年來的選擇,河口泥沙堆積建造與海潮破壞作用達到一種平衡狀態,當河流中的泥沙挖走以后,這種平衡會被打破,河口地貌就會被侵蝕改變,究竟怎么變化,我們人類難以掌控,也許未來錢塘江灣就會消失,八月十八錢塘江潮這道靚麗的風景也會無影無蹤。河口的變化還會導致杭州灣兩岸的城市受到威脅,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我們為此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 另一方面,錢塘江泥沙天生來源就少,如果開挖河道中的泥沙,會打破河床的水沙平衡,造成河道發生變化,危及河岸大堤的安全。為什么錢塘江泥沙這么少?這與河流流域內的巖性有關。 黃河沿途經過疏松的黃土高原,容易被侵蝕,河流泥沙多,可錢塘江流經的區域,巖性以中生代侵入的花崗巖為主,花崗巖非常堅硬,不容易被侵蝕、風化,抗風化能力特別強,導致錢塘江中泥沙含量特別少,形成的河沙堆積也就特別少,如果你挖了河床中的泥沙,挖得快,可生成的慢,會導致河床遭到破壞,而且極不容易恢復,這也就是為什么其它河流可以挖沙,而唯獨錢塘江特殊,不能挖沙的原因。 河流泥沙少,也有好處,水質有保證,大家都知道農夫山泉就來自于錢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水庫,今年新安江水庫九孔全開泄洪,讓人心疼,流出的水全是白花花的銀子,這說明錢塘江的水質是非常好的,還是與流域內巖性有關。 |
|
來自: 昵稱QAb6ICvc > 《歷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