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茶林場 正月初七,和煦的陽光毫無吝嗇地親吻著山巒、田野。我們三位老漢,節假不得閑,踏春出游,相約尋找青蔥歲月留下的痕跡,尋找曾經懷揣夢想的知青林場。 離小山村宋家灣不遠,找到了劉恒宇灣,循著當年幽靜的鄉間小路,我們艱難地爬上山頭眺望,一幢幢矗立的廠房,橫切山巒間的大廣高速,眼前挖掘機、圍擋、裝卸車模糊了我們的視野。哎!遠山如黛之靈秀,近水微瀾之靜美,皆不復存。曾經午夜夢歸故地的山茶林場哪里去啦? 

記得46年前,正值韶華,我們豪情萬丈地響應黨 的號召,上山下鄉,到大冶羅橋新進公社一大隊插隊落戶。我們篤信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田間地頭、甩苗插秧;上提筑壩,手鏟肩扛;挖山拓土、植茶種杉;用改天換地的情懷,揮灑青春的汗水。如今,滿山栽培的油茶,成片種植的杉樹,都到哪里去啦?當年我們在老隊長居住的宋家不見蹤跡;記憶里那時我們四個小鮮肉,借助月光編排民族舞蹈:阿瓦人民唱新歌,可坡上倉庫邊稻谷曬場的排練場地呢;土培房邊,溪水柳下,情犢初開的眼神,偷偷相戀的位置呢;夜幕降臨時,那排平房,賽馬的琴聲和喜鬧打斗的知青駐地哪里去啦;裊裊炊煙下,填補我們口腹之欲的伙房還在嗎? 
帶著滿腹的疑問,無心欣賞爭奇斗艷的春色,好像太陽肆意妄為地關照著我們。幸好!在劉恒宇灣里巧遇到了一位年近9旬的耄耋老人,老人聽力稍顯不足,但精神矍鑠。知曉我們來意,也能回憶起當年與知青共事的農村干部。他熱情當向導,幫助辨認當年的林場知青點。星轉斗移,時過境遷,老人大慨指著那排新建的磚瓦建筑和剛開辟的水泥馬路,我們只能憑想象回望激情燃燒的知青歲月。 

謝謝與我們同行老人家!一趟尋找無望踏春旅行,謝謝大家的欣賞! 
吳漢祥,1974年參加工作,曾有下鄉、服兵役的經歷。先后在大冶有色地質隊、設計院、職工醫院、物業公司供職。當過秘書、宣傳科長、辦公室主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