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639本書 《微表情識人心理學:一眼看穿他人心理的95個技巧》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微表情識人心理學:一眼看穿他人心理的95個技巧》。 大家都知道,在職場里,決定你能否晉升的關鍵,除了你的業務能力,還有與你上級的關系。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職場里的大多數煩惱,都與老板有關,比如,老板沒能體諒我的辛苦、老板把本該屬于我的機會給了別的同事,等等。 殊不知,這些你與領導相處的模式,都是可以追溯到你童年與父母的相處的。一個從小被父母教導著要聽話的孩子,長大后通常不敢反抗領導;相反地,一個自我意識強烈的孩子,無論是在求學還是工作階段,都敢于向權威提出質疑與挑戰,不按體制規則行事。我們在長大成人,進入職場以后,這些內在的想法,又會透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出賣我們內心的想法。前者通常會在領導面前縮著脖子、弓著身子、駝背、手插進口袋,等等,給人以無精打采的感覺,使人難以產生信任感;后者則會經常出現,如「拽哥腿」、「抬下巴」等姿態,讓人覺得他們的眼睛長在頭頂上。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你的老板雖然是你的「衣食父母」,但卻不是你的父親/母親;他/她既沒有理由像你的父母一樣去包容你的一切,對你也不會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嚴格。 換言之,你即使成長于一個權威家庭,大可不必在老板面前縮手縮腳,只要在匯報時,大方、果斷地與他進行交流,看著對方的眼睛,便能夠得到老板的信任。一個人在不自信的時候,下意識地舉動,便是減少自己唇部的活動,以及降低自己的說話音量,結果,別人聽上去就會覺得這人說話嘟嘟囔囔的,像是嘴里含著一個鹵蛋一樣。反觀那些自信滿滿的人,比如,新聞聯播里的主持人,說話時不僅嘴部會有很多的變化,咬字還會清晰有力,一看就覺得很穩重,很可靠。不同于男性的「線性」思維,女性自帶的「網狀性」思維,不僅能夠讓她們一次關注到多個問題,還讓她們愿意在一次談話中,去接收更多的細節。因此,向男上司匯報的時候,你最好采取「點對點」的匯報方法,一次只講一件事,然后再視對方的反饋,決定是否要繼續說下去;對于女上司,則最好采取「漏斗式」的匯報方法,一次講完對方可能會關注到的細節。你如果還記得上次與同事的爭吵,便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面對突如起來的指責時,對方無論是選擇立即反擊,還是沉默以對,在此以前都會先有一個「靜止」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把腳向后回縮,并下意識地抓住身邊的東西。這種「靜止反應」既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保護機制,它非常重要,是因為會影響到后續雙方爭執的激烈程度。當一個人能夠在遇到沖突后,快速冷靜下來,評估局勢時,通常也不會任由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為。因此,你若是一個別人一開口,便急著跳起來反駁的人,最好先從「靜止」這個動作開始練習,心中先默數10個數字,然后再開口。在面對對方突然性的埋怨、指責時,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對此做出解釋。比如,孩子向父母抱怨父母給出的陪伴太少時,很多父母都會試圖通過告訴孩子一個自己曾經陪伴他的例子,來試圖向孩子證明,「你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是在場的」。然而,正是這些解釋,讓孩子倍感孤獨,因為,他的情緒不僅沒有被化解,還被認為是不重要的。同理,職場上,如果對方就一件事情向你訴苦時,你并沒有先接住他的情緒,而是一上來就給出你的建議,對方同樣也會很受傷。因此,發生誤會時,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接住對方的情緒。比如,對方告訴你,我很生氣,因為balabala時,你就應該先告訴對方,「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然后再給出你的建議。這樣一來,對方由于先接收到的是「他/她理解我的感受」這個信息,即使再想要反駁你,也會因為找不到否定的理由,繼續順著你往下說了。很多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在道歉時,會反復去解釋自己先前做出某某行為的理由,但是,通常是這些理由,讓被道歉的一方更加地憤怒,認為道歉的一方就是在掩飾,就是在試圖推卸責任,反倒無法修復對方關系。因此,你若真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只要簡單澄清誤會,再加上一句「剛剛真的很抱歉」就可以了;而至于誤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的苦衷都有哪些,這些對于對方來說,都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尤其是去客戶公司談判時,缺乏談判經驗的人都會因為緊張,釋放出不安的身體信號,如,頻繁觸碰自己的身體、講話結巴或是語速過快,等等。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可以讓自己感到最舒服的方位,當我們將談話的對方擺在那個方位上時,你整個人就會放松、自然,而不是顯得僵硬。溝通時,也能夠好好地傾聽,不容易焦慮。比如,你如果喜歡看電影時選擇左邊的位置,也希望和別人一道上街時走在別人的右邊,那么,你就是一個左側位的人。這時,對方若從你的左邊出現,就好像是進入了你熟悉的領域,讓你整個人都放松下來。因此,談判時,你便要盡可能選擇對方右邊的位置,讓對方以你熟悉的姿態,出現在你的空間里。 你如果有過對方還沒有開口,便想拔腿就走的經歷,便能夠意識到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談判的開局,肢體語言更是體現彼此誠意的關鍵。比如,一坐下便把手給胸前,便是一個很典型的防御姿態,仿佛在暗示對方,「我忙著呢,沒那么多時間聽你廢話」;不自覺地上下打量對方的眼神,更是容易激起對方的敵意,給對方一種強烈的負面感受,讓對方在與你正式溝通前,便對你產生了反感。因此,開放式的身體姿態,溫和而堅定的眼神接觸,與得體的身體語言,都與你的語言一樣,是影響最終談判結果的關鍵,切莫因小失大呀。第三個,是談判時,引導對方做出你期待的決定,與你合作的方法。上一篇里,我們已經提到手心向上,會給人一種「開門」的感覺;反之,手心向下,則會給別人一種「關門」的感覺。將這個原理運用到談判中,便是在描述期待對方點頭的方案時,將手心向上,在描述不希望對方接受的方案時,將手心朝下,巧妙地暗示對方哪一個對他更有利。當被告知時間有限時,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加快語速,增加音量,試圖向對方表明,「你把這個交給我,肯定沒有問題的」。然而,正是這樣的做法,會讓對方感覺得壓力很大,不愿意輕易對你松口。因此,越是緊急的場合,越是要注意自己的語速與節奏。說話前先吸一口氣,保持呼吸平穩,不急不慢地把你想說的重點告訴給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