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塚敬節的《漢方診療三十年》:《醫學救弊論》 (著者及年代不詳-一譯者注)中載有如下的失敗病例: 一男子,甫及三十,冬十二月,頭痛,發熱,惡寒甚,某醫給予麻黃湯,每日十余帖,連服數日。因而大汗出,浸透衣衫,元氣大衰,無力如廁。 邀余往診,診得脈浮,舌干,喉甚干渴,汗流不止。于是給予白虎湯,雖口渴立止,但元氣益衰,隨即死亡。該患者須用真武湯,反誤予白虎湯,形同殺之。前醫用麻黃湯縮短其生,余以白虎湯斷送其命。誠乃追悔莫及之失敗。 馬家駒老師分析:雖然四診不詳,但推測如下。初期,頭痛、發熱、惡寒。但不知脈緊還是脈弱。有兩種情況:1、如果脈緊,屬于太陽病的麻黃湯證,給予麻黃湯治療,需要強調見汗止后服。即使是麻黃湯證,每日十余帖,連服數日,大汗出,也是不對的。2、如果脈弱無力,則屬于少陰病,需要給予麻黃附子甘草湯溫陽解表、微微發汗治療。給予麻黃湯,容易過汗更傷陽氣。 因此,無論上述哪種情況,麻黃湯,每日十余帖,連服數日,導致了大汗出,都是不對的。大汗出,傷津液傷陽氣,從而陷入于陰證。此時的癥狀是:脈浮,舌干,喉甚干渴,汗流不止。 脈浮,推測表證未解,大汗出后,元氣大衰,無力如廁,此時脈浮而細弱無力,舌干、喉甚干渴、汗流不止,是津液傷、陽氣虛的表現,應當伴有不欲飲水或喜熱飲,再加上脈浮而細弱無力,應屬于陰證的表證,即少陰病,當用桂枝加附子湯。如果脈不浮,單用四逆湯也是可以的。 本案的舌干、喉甚干渴、汗流不止,不是陽明病白虎加人參湯的大渴、大汗,不應該清熱,作者辨六經錯誤,錯誤的給予白虎湯治療,導致元氣益衰,隨即死亡。 《傷寒論》第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病的治法是發汗,出現了遂漏不止,說明本身應該是太陽病桂枝湯證,卻用了麻黃湯發汗,導致遂漏不止,津液以汗出的形式丟失,同時津液為陽氣之載體,津液中的陽氣也隨之而丟失,所以大發汗不僅傷津液也傷陽氣。津液不足不能濡潤,出現了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陽氣不足則惡風甚至惡寒,本條的惡風比桂枝湯證的惡風更重,也是陷入陰證的表現,推測這里的脈應該是細弱無力的,因為津液、陽氣都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