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章多家版本各有不同,現以世面流行較廣的幾種較以比對,試著還原其真實含義。該章節的解讀核心在于開頭的一句話,弄通了它的真實所在,整章便迎刃而解。 儒家王弼版本與河上公版皆是“谷神不死”;馬王堆帛書甲、乙版本皆是“浴神不死”;而今面世的道家文始道版本則是“谷,申,不死”。 王弼版本和河上公版本及道家文始道版本的都是“谷”字,會意字,甲骨文的解釋是 上部像水流,下部是水的出口處,會泉水從泉眼流出之意。《說文解字》還有一種念法jue 四音:谷,口內上腭卷曲的地方,從口,上面仌像那卷曲的紋理。 馬王堆帛書甲、乙版本的是“浴”字,會意字,甲骨文的解釋是從人,從皿,人身上的四個點代表水,會人在盆中洗身之意。 從解讀中認為王弼版本、河上公版本用的“谷”是第一種而文始道版本用的則是第二種“jue四聲調”的谷。 “神”是會意兼形聲字,《說文*示部》:神,天神,引出萬物者,從示、申。“申”是象形字,甲骨文像雷雨天閃電舒張的形狀。《說文*申部》:申,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朿。 由此可見“神”是主體名詞,而“申”則是主體的作用用詞。 根據以上的解釋,王弼版本、河上公版本的“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中谷是空間名詞,神也是名詞,兩名詞疊加在一起僅是加重了主詞的份量。聯系這句話的玄牝就引申到了母性、雌性方面了。 文始道版本的“谷,申,不死,是謂玄牝。”中的谷是空間名詞,申則陰陽交媾的時間名詞;聯系整句話的意思,包函的內容就更豐富了。 馬王堆帛書甲、乙版本的“浴神不死,是謂玄牝。”的浴則有動的意思與神疊加,再聯系整句話,其含義遠勝過王弼、河上公版本的谷神。 如果第一章節是道德經的的總論點,那么這一章節可謂是修身悟道的理論基礎或者說最高境界。用你充盈的智慧,豐滿的知識去試圖解讀它吧?就等于掉入了“為學者曰益,為道者曰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的怪圈了!但當你實修體悟到結果時,它就是生命的真諦! 谷,申,不死,是謂玄牝………… 不可說,不可說, 一說便是錯: 說錯了,便是教唆殺人; 領悟錯了,便是品德敗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