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有套路 入局須謹慎 作者:徐俊霞 1、 春節長假結束,你胖了幾斤?參加了幾個飯局? 節后上班第一天午休時間,我去醫院探望了一位喝酒喝到胃出血的朋友,不用說都是飯局惹的禍。 這位朋友自營一家小公司,平日里,成天弄得比國務院總理還忙,中午、晚上經常有飯局,不是他請人家,就是人家請他。春節期間更是難逃飯局,除了家宴,還有親戚會、同學會、老鄉會等,都是為今年的生意存人脈做鋪墊。 朋友說都是必可少的飯局,哪一場不去都說不過去。工作等同于請客吃飯,飯局讓我們忙得不可開交,分身無術,明明有辦公室、會議室,還把大大小小的事弄到飯桌上來。 對此,我深有體會。前兩年,我服務于一家不好不孬的企業,做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官,管著一攤不多不少的事,做甲方的機會比乙方多,經常有客戶也就是乙方請我吃飯。 其中有一家廣告公司的老板常年給公司制作活動物料,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成天圍追堵截,電話邀請、當面邀請,我屢次婉拒,告訴他有什么事辦公室里談。 他說沒什么事,就是想請我吃頓飯。我說只要你把活干好了,不用天天到我這兒“泡蘑菇”。 我多次闡明我的態度,這位老板還是鍥而不舍,挖掘出公司和我沾親帶故的同事一起來約我。 除了工作,我真不知道我和他有什么好聊的。如他所說,出來坐坐溝通一下感情,加深一下了解。作為合作伙伴,我了解你的工作能力就夠了,其他的事情我有必要了解嗎? 2、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的工作中都有推不掉的飯局? 我也不例外。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宴請一位業內的老領導,那位領導有個怪癖,非要把這一桌的人喝趴下,他才高興。 那一晚上,喝了白酒換啤酒,喝了啤酒換紅酒,這位酒場老將一點事兒都沒有,我那位朋友,起初還在酒桌上吆三喝五,一會兒就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說來慚愧,別看我在工作上游刃有余,在酒桌上我一直屬于菜鳥級別。酒桌上,我的酒量一般,不善勸酒,不會周旋,不會迎合。如果是我做東請客,必定請一個朋友作陪,我只負責埋單。 很多人都認為職場有潛規則,甚至很多公司招聘的時候都把會喝酒排在第一位,直接導致很多新人初涉職場不干別的,先練酒量。那些所謂的職場厚黑學簡直是誤人子弟!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吃飯本是一件享受、放松的事,我想不出這世上還有什么事比吃飯更重要!國人卻把吃飯搞得撲朔迷離。慢慢地,五花八門的飯局就從工作蔓延到生活,哪怕是朋友之間互相幫忙,也要整到飯桌上。 我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時候,有位校友和我聯系緊密,隔三岔五找個理由約我一起坐坐,飯桌上請我幫一些小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我都盡力而為。 既然是朋友,常來常往、互相提攜是應該的。 那次小聚,他提出想給女兒轉校,轉到我家兒子就讀的小學,請我幫忙疏通一下關系。我和教育系統壓根說不上話,這個事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 這位校友擺出一副打死他也不相信的態度,說花多少錢都沒關系,前提是我幫他找到關鍵人物。 沒辦法,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幫他打通學校的教務主任這一環節。主任說等新學期開學的時候看看有沒有空缺的名額,校友卻等不了,三天兩頭給我打電話,詢問事情進展如何。我一看到手機上他的來電顯示,就頭大。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長此以往,我患上了飯局恐懼癥,事先弄不清飯局的目的,誓死不敢貿然赴約。 3、 警惕心再高,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何況我又不是老虎。 有時候被朋友忽悠去了某個飯局,到了飯桌上才知道設局的人變了,人家都是有目的有動機地來赴約,把飯局變成拉幫結派、巴結權貴的生意場。只有我被蒙在鼓里,做了一回陪襯,莫名其妙地欠下一份人情。 我到昆明出差,一位在大公司任部門經理的老同學接待了我,天天招呼辦公室一群小年輕下館子。尤其是晚上,吃飽了喝足了還不消停,到量販去唱歌,拼酒,鬧騰到凌晨兩三點鐘才散伙。 可憐了我這個習慣了晚上九點就上床睡覺的人,熬夜很痛苦,生物鐘一亂就失眠。 同學告訴我,真正的高潮在飯局之外。聽到這兒,我頓覺自己的Out,原來泡吧、K歌、桑拿、足浴才是真正的飯局文化! 網絡上曾盛傳一句話:人到中年,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說實話,我們中間有幾個人能做到。誰都知道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明明在一些飯局上如坐針氈,還得強顏歡笑?給這個那個敬酒? 有人需要朋友遍天下,有人需要賞心兩三枝。你想輕松自在地吃頓飯并非沒有辦法,對名目繁多的飯局勇敢地說“不”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