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外灘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每一段回眸都令人魂牽夢繞,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座橋說起……
? 
如果你打開百度搜索“上海乍浦路橋”會出現三十多萬條信息。搜索“魔都法師橋”會出現近一百萬條信息。其實,它們所指的是同一座橋——乍浦路橋。
“老法師”是對某種專業領域資深愛好者的尊稱。在這里指的是資深攝影愛好者。他們熟知一年四季城市中每一個最佳拍攝角度,他們的技術如火純青。
漫步外灘,當你邂逅幾位拿著相機的“老法師”,如果你問他們哪里是拍陸家嘴和外白渡橋的最佳位置?他們的回答一定是——乍浦路橋。
每一個晴朗的早晨;每一個明媚的午后;每一縷柔情的晚霞;亦或是每一片怡靜的星空,上海的乍浦路橋上總少不了攝影師們孜孜不倦的身影。
這座坐落在上海蘇州河上的百年老橋,在攝影圈內被尊稱為——法師橋。
乍浦路橋·前世今生
乍浦路橋,又名“二擺渡橋”位于上海市黃浦區北外灘,南接虎丘路,北連乍浦路,與四川路橋、外白渡橋平行。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建于1927年,由當年的工部局設計。乍浦路橋長72米,寬17米左右。
提到乍浦路橋,你一定會想到它的名字和“乍浦路”有關。那么,“乍浦”究竟在哪里呢?據資料記載:它位于浙江省嘉興平湖市,靠近杭州灣有一個“乍浦鎮”。1842年鴉片戰爭時期,英軍為了控制長江,封鎖京杭大運河,截斷漕運,立刻進攻江浙一代的“乍浦鎮”。當年“乍浦鎮”是長江口外最重要的一個戰略之地。雖然乍浦軍不足兩千,困難重重,但是他們鋌而走險、縷戰不退、堅守陣地、雖敗猶榮。即使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但英軍也感嘆這是當年最艱難且最頑強的一場戰役。
1864年到1904年期間,工部局在上海修筑了一條道路,人們為了紀念當年的那場英勇之戰“乍浦之戰”,便定名為“乍浦路”。1927年,在蘇州河上修筑了一座橋,橋因路而得名,稱——乍浦路橋。
名不虛傳·法師橋
這里的風景被稱為魔都的“塞納河畔”,近在咫尺的外白渡橋;浮光掠影的郵政博物館;高聳入云的摩天樓宇宙,在這里盡收眼底……
浪奔浪流 人潮洶涌 百年風云 乍浦路橋
昔日的滄桑 今朝的繁華 在這里被緩緩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