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日更公眾號,每日的傍晚18點推送文章,因此我希望大家在下班路上能夠打開手機閱讀我們的文字,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謝謝——raingun 【注】本文編譯自David Garden. The Transporter: The BTR-152 armoured infantry carrier[J]. Classic Military Vehicle, 2019, 12: 54-58. “BTR-152裝甲車于1950年問世,是一種六輪敞篷式裝甲運兵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缺乏自行研制的裝甲運兵車。在《租借法案》的援助下,蘇聯獲得了美制M3半履帶車和M3輪式偵察車,還使用了從德國人手中繳獲的Sd.Kfz.251半履帶車,不過數量較為有限。除此之外,蘇聯步兵只能搭乘在T-34坦克的側面和發動機頂蓋上參加戰斗。倘若德軍在蘇軍步兵下車前就向坦克開火,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戰爭結束后,許多國家意識到了研制裝甲步兵戰場運輸工具的必要性,因為這樣才能跟上坦克的推進速度。蘇聯軍隊研究了美國M3半履帶車、M3輪式偵察車和德國Sd.Kfz.251半履帶車的設計思路。蘇軍總參謀部想要一種新型偵察和人員輸送車輛,而且他們更喜歡輪式構型,并且可以運載至少8名步兵。 位于高爾基市的“嘎斯”汽車廠的設計團隊給出了第一個準備投入批量生產的設計,該設計車型被命名為BTR-40并進入蘇軍部隊服役,在這里BTR代表“裝甲輸送車”的意思。BTR-40裝甲車被認為足以勝任偵察任務,但作為一輛人員輸送車來說,它實在是太小了。 上圖:法國索米爾(Saumur)坦克博物館展出的BTR-152裝甲車,停在轉彎處的一個角落里,其車身上噴涂著俄軍的綠色/沙色迷彩。 位于莫斯科的“吉斯”汽車廠也開始了研制工作,設計團隊由五名“吉斯”汽車廠的員工組成:彼得倫科(A. P. Petrenko)、羅迪奧諾夫(V. F. Rodionov)、切爾尼亞耶夫(P. P. Chernyaev)、安德羅索夫(K. M. Androsov),他們在蘇聯工程師費特曼(B. M. Fitterman)的領導下工作。新設計的車型以吉斯-151型卡車底盤為基礎,后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設計的首批蘇聯通用卡車之一。 吉斯-151型卡車是一種兩噸半重的6×6卡車,配有一臺排量為6.4升的汽油發動機,可產生92馬力的功率。與卡車相比,裝甲車的發動機功率更高(110馬力),軸距也更短。 雖然新發動機的功率提升了,但由于增加了約5噸的裝甲重量,導致車輛的動力性能大大降低。第一批BTR-152原型車于1947年5月完工,第一批車輛于1950年3月進入蘇聯紅軍部隊服役。BTR-152裝甲車的生產工作一直持續到1959年,到那時為止,蘇聯方面總共生產了約1.5萬輛BTR-152裝甲車。由于蘇聯軍方認為6×6輪式配置無法提供最佳的越野性能,因此蘇聯工程師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了一個新的設計項目,旨在研制一種八輪裝甲運兵車,即后來的BTR-60。 上圖:BTR-152裝甲車的后視圖,可見安裝在后門上的備用輪胎和防寒罩的安裝支架。 以卡車底盤為基礎研制的BTR-152裝甲車采用前置發動機,然后是駕駛員艙,再后面是敞篷的載員艙。全車為全焊接鋼結構且被覆有裝甲,載員艙的側面和后部裝甲板均為垂直的,并且在交界的折角處向內傾斜,可以使射來的彈丸發生偏轉。駕駛員和車長可以通過車廂兩側的門進入車輛。 兩側車門的頂部可以向下折疊,從而能夠使駕駛員和車長獲得更好的視野。左右兩扇擋風玻璃由裝甲板保護著,上面開有觀察口。前面的發動機散熱器也被裝甲百葉窗樣結構覆蓋著,可以打開進行更好的通風——這些“裝甲百葉窗”突然關閉會導致發動機過熱并需要減速,這在戰斗情況下是不利的。 載員艙在車體的每側都開有三個射擊孔,在車體后部開有兩個射擊孔,以便車載步兵在車上使用武器向外射擊。車載步兵配備了兩扇尾門,用于上車和快速下車;他們還可以輕松地從敞篷車體的側面上方跳出。 只有駕駛員和車長才在頭頂上方有裝甲保護。在后面的載員艙,使用了兩種類型的人員座椅:第一種是在載員艙的兩側布置了兩個長條形的座椅,步兵們面對面相向而坐;第二種是使用了前后三排木制座椅,步兵們面朝前坐在上面。 上兩幅圖:照片展示了兩種不同的BTR-152裝甲車載員艙布置方式。 BTR-152的裝甲由焊接鋼板制成,其厚度從正面的13.5毫米、側面的9毫米到底板的4毫米不等。這種厚度的裝甲足以抵御輕武器射擊、手榴彈和小口徑炮彈破片,但容易受到大口徑炮彈破片和重機槍射擊的毀傷。BTR-152的輪胎沒有裝甲保護,因此可以被任何戰場上的槍彈射穿。 一些BTR-152裝甲車安裝有絞盤,最大牽引力為5噸,纜繩長度為70米。BTR-152除了可以運載步兵外,還可以拖曳火炮或運送1.9噸貨物。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蘇聯生產了200多輛帶有裝甲防護車頂的BTR-152,這些車輛被命名為BTR-152K和BTR-152K1。封閉的車體提供了更好的保護,并增加了暖氣設備和對核、生、化的防護力。新的裝甲防護車頂上開有兩個向右打開的艙蓋。 BTR-152裝甲車的武器最初只有一挺7.62毫米口徑的SGMB機槍,通過樞軸安裝在駕駛員艙后方,車內備彈1250發。這樣大的備彈量足夠支持再在車頂上加裝一挺SGMB機槍所用。主機槍的左右射界為45度,向下的射界為負6度,向上的射界為正24度。有些車輛用12.7毫米口徑的DShK重機槍或14.5毫米口徑的KPV重機槍取代了7.62毫米口徑的SGMB機槍。 BTR-152裝甲車于1950年3月24日進入紅軍部隊服役,并于1951年在莫斯科舉行的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BTR-152裝甲車首次參加實戰是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當時蘇軍摩托化步兵第12旅(內衛部隊)的士兵打算駕駛該車沖向匈牙利“起義”者。蘇聯方面將BTR-152裝甲車部署到了布達佩斯和其他匈牙利重要城市,以及匈牙利和奧地利的邊界線上,這是為了阻止“起義”失敗者逃往國外。 上圖: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被擊毀的BTR-152裝甲車。 在這次以鎮壓“起義”的形式而參加的戰斗中,作為一款軍用車輛,BTR-152在設計上的缺陷暴露無遺:匈牙利暴亂分子可以將燃燒瓶或手榴彈扔進敞開的車廂里,相對較薄的裝甲很容易被重機槍或較大口徑的武器擊穿。此外,作為一款輪式車輛,它們的輪胎很容易被子彈打穿或是被燃燒瓶點燃,從而使車體動彈不得。BTR-152裝甲車車組成員的傷亡情況是很嚴重的。不可否認,在巷戰環境下,面對堅決抵抗的對手,裝甲戰斗車輛通常都會陷入困境,但BTR-152裝甲車表現得太脆弱了。 上圖:在“匈牙利事件”期間被擊毀的幾輛BTR-152裝甲車,它們先是輪胎被射穿,然后被燃燒瓶引燃并起火燃燒。 上圖:在“匈牙利事件”中,一輛被摧毀的BTR-152裝甲車。 BTR-152裝甲車還參加了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戰斗,當時蘇軍和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軍隊都使用了BTR-152裝甲車。蘇軍指揮高層總結了這次戰斗的經驗,并決定研制更新、更好的裝甲人員輸送車和(或)步兵戰車。此后,蘇軍中的BTR-152裝甲車逐漸轉入二線部隊服役,還有的被改裝成了不用于運載步兵的其他車型,甚至直接出口到了國外。BTR-152裝甲車在蘇軍部隊中逐漸被BTR-60裝甲車所淘汰。 第一個裝備BTR-152裝甲車的非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由埃及與敘利亞合組的泛阿拉伯國家),其中埃及于1961年接收了200輛,并于1966年以“軍援”的形式接收了600輛舊車;敘利亞于1966年從蘇聯手中接收了200多輛BTR-152,后來又于1969年接收了300輛。這兩個國家在“六日戰爭”中都使用BTR-152裝甲車對抗過以色列國防軍。無獨有偶,由于設計上的缺陷,導致這款裝甲車在戰場上表現糟糕,而且車組成員傷亡慘重。 上圖:一輛被摧毀的BTR-152裝甲車,照片攝于戈蘭高地。 敘利亞人曾嘗試著將BTR-152裝甲車作為一種步兵戰車使用,乘員和載員待在車上,并使用他們的武器向外射擊,而不是下車徒步參加戰斗。敘利亞人在戰斗中發現,一旦他們的摩托化步兵與裝甲部隊脫節,就很容易成為訓練有素的以色列國防軍坦克部隊的活靶子。在“六日戰爭”和“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從阿拉伯軍隊手中繳獲了1000多輛BTR-152裝甲車。有限數量的BTR-152裝甲車被交付到以色列國防軍二線部隊中服役,還有一些被交給了當時是以色列盟友的黎巴嫩軍隊手中。 上圖:以色列裝甲部隊紀念(Yad la-Shiryon)博物館展出的BTR-152裝甲車,照片攝于2005年。 上圖:以色列裝甲部隊紀念博物館展出的BTR-152防空型戰車,照片攝于2005年。 在第一次乍得內戰期間,乍得民族解放陣線(FROLINANT)也使用了BTR-152裝甲車。1978年4月,乍得民族解放陣線使用這種裝甲車對薩拉勒(Salal)發起了一場摩托化突襲,但被法國外籍軍團裝備的“潘哈德”AML-90輪式裝甲偵察車輕松地敲掉了。在乍得和利比亞的沖突期間,利比亞軍隊也使用了BTR-152裝甲車,但同樣被“潘哈德”AML-90輪式裝甲偵察車和SS-11反坦克導彈摧毀了數輛。 索馬里國防軍也獲得了相當數量的BTR-152裝甲車,并足足裝備了9個機械化營,從而極大地擴充了他們的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實力。饒是如此,索馬里軍隊裝備的BTR-152裝甲車中,約半數在歐加登戰爭中損失掉了。與以往相比,這款車輛在戰斗中的表現并沒有好很多。歐加登戰爭爆發后,蘇聯加速向埃塞俄比亞提供武器,包括從蘇軍戰備物資中調撥了40輛BTR-152裝甲車。這些BTR-152裝甲車大部分是BTR-152V型,但也有一部分是防空用的BTR-152A型。 莫桑比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獲得獨立時,蘇聯向其軍隊贈送了6輛BTR-152裝甲車。莫桑比克將其BTR-152用于對羅得西亞的安全部隊開展跨境突襲,并搜索和消滅莫桑比克最大的反對黨“莫桑比克全國抵抗運動”(RENAMO)的據點。在羅得西亞地面部隊和空襲的打擊下,莫桑比克的6輛BTR-152被悉數摧毀。1983年,蘇聯又向莫桑比克交付了第二批BTR-152裝甲車,不過莫桑比克這次沒有將這些車輛投入一線使用。莫桑比克隨后又接收了BTR-60裝甲車。 在黎巴嫩內戰期間,黎巴嫩民兵和敘利亞軍隊也使用了BTR-152裝甲車。目前,大約還有24個國家在使用BTR-152裝甲車。在此之前,BTR-152裝甲車的用戶包括26個國家和10個非政府及民兵組織。 上圖:波蘭軍隊的BTR-152W裝甲車,陳列于波蘭軍事技術博物館。 上圖:東德邊防軍裝備的BTR-152裝甲車。 從外觀上看,BTR-152裝甲車似乎綜合了美國M3裝甲偵察車和德國Sd.Kfz.251半履帶車的設計。也許,蘇聯設計師對這兩款車型借鑒得太多,導致BTR-152身上也繼承了這兩者的薄裝甲、敞篷車廂和輪胎易損等一系列戰斗弱點。許多人認為,“步兵戰車”這一理念是有缺陷的,因為封閉空間內的車組乘員看不到外面的戰場。不過,倘若把生產數量、用戶數量和使用壽命長短作為判斷一款軍用車輛成功與否的因素,那么BTR-152裝甲車無疑將居于最成功者之列。 BTR-152的各種變形車 (1)BTR-152A(1951年):BTR-152A是以BTR-152為基礎研制的防空戰車,共生產了兩種型號:ZPTU-2型安裝有雙聯裝14.5毫米口徑的KPVT重機槍,ZPTU-4型安裝有四聯裝14.5毫米口徑的KPVT重機槍。每種型號都將高射機槍安裝在載員艙內一個可360度旋轉的炮塔上,炮塔可由一名士兵手動操縱。高射機槍的射擊仰角可以達到正80度,射擊俯角可以達到負5度,車內備彈2400發。采用雙聯裝機槍的ZPTU-2型的車組乘員為8名,而采用四聯裝機槍的ZPTU-4型的車組乘員則減少到了5名。 (2)BTR-152布雷車:安裝有用于布設反坦克地雷的車內機構。 (3)BTR-152B(1952年):炮兵指揮車,配有前置絞盤和外部胎壓調節系統。 (4)BTR-152C:通信車。 (5)BTR-152V(1955年):以吉斯-157卡車為基礎改進而來的裝甲車,配備有駕駛員夜視設備、前置絞盤和外部胎壓調節系統。 (6)BTR-152D:車載武器同BTR-152A,但車上的設備同BTR-152V。 (7)BTR-152I:在BTR-152V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炮兵指揮車。 (8)BTR-152S:步兵指揮員使用的指揮和通信車輛,其車頂更高,安裝有較多的電臺和天線。 (9)BTR-152V1(1957年):BTR-152V的改進型。 (10)BTR-152K(1959年):帶有全裝甲車頂的型號,車頂裝甲板上開有艙蓋,具備核、生、化三防保護系統和內部胎壓調節系統。有些BTR-152K被改裝成了裝甲救護車。 (11)BTR-152E:與BTR-152A一樣的防空戰車,不過是在BTR-152V1的底盤上改裝的。 (12)BTR-152U:在BTR-152V1的底盤上改裝的指揮型,安裝有供參謀人員使用的設備,并可拖曳一臺帶有其他設備的拖車。 (13)BTR-152B1:炮兵指揮車,安裝有TBH-2型夜視儀(供駕駛員使用)。 (14)BTR-152V3:基本與BTR-152V一樣,安裝有紅外駕駛燈和內部胎壓調節系統。 (15)56式裝甲車:中國仿制的BTR-152裝甲車。 (16)M58裝甲車:埃及在BTR-152裝甲車的基礎上改裝的一款防空戰車,安裝有四聯裝12.7毫米口徑的DShK重機槍。 (17)SPW-152:東德生產的BTR-152裝甲車,其中一些被改裝成了裝甲救護車和SPW-152U型裝甲指揮車。 (18)BTR-152 TCM-20:以色列改裝的防空戰車,將兩門20毫米口徑的機關炮安裝在一臺TCM-20型電力驅動俯仰旋轉的基座上。 此外,黎巴嫩民兵也在BTR-152的基礎上生產了一款火力支援車,在載員艙內安裝有一門23毫米口徑的ZU-23-2型機關炮。南黎巴嫩軍(這是黎巴嫩內戰期間參戰的一支基督教民兵部隊)還至少將1輛BTR-152裝甲車改裝成了帶有后置起重裝置的救援車。 上圖:蘇聯制造的一輛BTR-152V2裝甲運兵車的左前視圖,背景中是另一輛BTR-152V2。 上圖:俄羅斯汽車和技術博物館展出的BTR-152K裝甲車。 上圖:TCM-20型電力驅動俯仰旋轉的基座。 上圖:在BTR-152的基礎上改裝的裝甲救援車,陳列于以色列裝甲部隊紀念博物館,照片攝于2005年。照片中的這輛車曾被南黎巴嫩軍使用過。 BTR-152的若干性能參數 研制國家:蘇聯。 服役時間:1950年。 生產時間:1947至1959年。 生產數量:約1.5萬輛。 發動機:吉斯-123六缸直列水冷汽油發動機,轉速為3000轉/分時功率為110馬力。 車重:9.91噸。 人員:2名乘員外加最多18名步兵。 單位功率:11.1馬力/噸。 懸掛方式:6×6輪式驅動,前輪為兩片減震彈簧和液壓緩沖裝置,后輪為兩片平衡減震器和扭力桿。 離地間隙:300毫米。 油量:300升。 行程:650公里。 最高時速:75公里/小時。 車長:6.55米。 車寬:2.32米。 車高:2.04米(加裝機槍時為2.36米)。 上圖:作為一款產量較大的軍用車輛,BTR-152的模型套件在市面上卻不多見,以上兩圖是由東歐國家生產的BTR-152裝甲車的模型封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