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終于開局! 先看看示范區三區地圖,形似一只可愛的奔跑著的小狗,頭頸為滬,前腿為嘉,后腿為蘇,綠色的河流如繩子栓在小狗頸部,繩子向東,寓示著該片區發展以滬為主導中樞,蘇嘉兩地跑腿出力作為支撐...... 這些是玩笑話,言歸正傳,來看看示范區怎么布局? 如今中國各地發展已經步入后工業化時期,此示范區并不具任何先發優勢,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說是發展洼地,搞傳統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園的路子顯然行不通,只能另辟蹊徑,彎道超車,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當今比較熱門吃香的經濟形態,比如: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生態豪宅,高端制造,科創研發,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大數據,互聯網,數字經濟,國際貿易…… 按照三區的先天稟賦,大概率按以下定位側重協同發展: 滬(青浦片區) – 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科技研發,生態豪宅,頂級教育 浙(嘉善片區) – 大數據,數字經濟,國際貿易,文化休閑娛樂 蘇(吳江片區) – 高端制造,倉儲物流,工業配套,成果轉化 簡言之,上海依托人才優勢,城市龍頭地位和現有的強大的金融和總部經濟,在示范區的青浦片區將會引導產生大量高端崗位和機會,吸引大量各行各業的精英來此安家落戶,又勢必產生大量高品質生態豪宅需求。淀山湖東,依托良好生態,打造大片生態豪宅筑巢引鳳水到渠成。精英人才聚集,需要相應的總部,金融,高科技研發產業的聚集來支撐??梢灶A計,通過政策引導,在先導區內很快就會有所展現,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嘉善片區,依托浙江領先的數字經濟和互聯網商業,發揮自身特長,重點發展數字經濟,商業貿易,并為青浦片區的精英提供文化休閑娛樂配套服務。另外,致力于基于互聯網的政務平臺創新建設,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為示范區打造優異的創業和商業政策環境。 吳江片區,工業底子扎實,制造業配套齊全,理所當然地成為示范區科創研發成果轉化配套基地,基于較好的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相應的倉儲物流服務行業。另外,也是高端制造業的理想場所。 定位清晰了,怎么實施? 光靠行政力量堆砌一個工業園還不是大難事,但這么大體量的一體化示范區必須依靠市場的力量才能深度推動。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強大的基礎設施是先決條件,正如一個大興機場,可以帶動一片區域發展。可是目前一體化示范區內,并沒有足夠強大的基礎設施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快速路網是必須的選項;一條橫向的滬蘇湖高鐵,也只能說是基本配置;再加一條縱向的通蘇嘉高鐵,還是馬馬虎虎;三十公里之外的虹橋機場樞紐,還算不錯,可惜已經接近飽和,而且只能基本滿足國內的需求,如果需要國際間的貿易和人員往來,還是要通過一百多公里之外的浦東機場,可以說仍是個短板。 可以想象,對于頂級的精英人士,時間精力的寶貴程度非普通人士可比。高端產業對物流時效性要求,也是和傳統產業大不相同。所以,一體化示范區迫切需要補齊航空短板,建設一個大型的機場來滿足國際航運+公務通航的要求,這個可以說是示范區的一個標桿項目。 環顧四周,只能是在交界地帶(錦溪)或吳江內選址。所以說,如果需要一體化盡快出成績,蘇州機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在當年,大家互相競爭,自己越強對方越弱,則凸顯自己的能力和政績,如今,各方都表態下軍令狀,不在短期內干出實效無法交差。 設想一下—— 作為一個頂級精英人士,早上在青浦的某個總部大樓”指點江山”;日常的高品質生活(包含餐飲休閑娛樂),驅車前往隔壁的嘉善片區(二十分鐘抵達)即可全方位滿足;要視察產業基地,再往西十幾分鐘到達吳江片區。 如果需要在稍遠些的長三角范圍內交流,10分鐘內到達大型通用機場,登上等候的直升機,在半小時內到達目的地。 要去往北京深圳或重慶成都甚至出國出席國際會議,20分鐘內到達大型民航機場,多條國內或國際航線方便選擇。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呆在淀山湖東的生態豪宅和家人共享休閑時光,孩子們能就近接受頂級的名校教育。 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政通人和民富,人才聚集,經濟發展生機勃勃,產業高大上。這不就是生態綠色的一體化示范區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