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昨天,我看到一位讀者朋友給我留言,鼓勵我一定要把專欄辦下去。因為,她在其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我的回復是,我盡量吧。 畢竟,文字這個東西,是最不值錢的。而且,向普通大眾科普中醫文化,還往往遭受非議。有人說我紙上談兵,有人說我誤人子弟,有人說我裝神弄鬼,更有人說我在謀財害命。 可見,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因故無法堅持了,你別奇怪。 不過,目前看,距離我無法堅持的那一天,還很遠。一些負面的東西,對我還構不成影響。 來,我現在給你科普一張方子。 這是一張老方子。它里頭體現了中醫的思維特征,蘊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這個方子,叫做防風通圣散。它的組成是這樣的——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6克,石膏、黃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荊芥、白術、梔子各3克。 現代的用法,就是作為湯劑,水煎服。或者說,做成水丸,每次服用6克,加生姜3片,煎湯送服,每日兩次。 我在初學這張配伍的時候,對此方的名字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這里的“圣”字,我覺得有意思。為什么要冠以“圣”字呢? 帶著疑問,我在老師的指引下,閱讀了好多防風通圣散的臨床運用醫案,漸漸有體悟了。 現在,我把其中一張驗案,說給你聽。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孩,姓李,當時是13歲。 什么毛病呢?就是口腔潰瘍。 據孩子的母親說,看病的頭一天,孩子就說吃飯的時候嘴里頭疼。第二天,疼痛加劇。家長仔細一看,嚇了一跳:孩子口腔里有大大小小的口腔潰瘍四處。 怎么辦?這口腔潰瘍太厲害了啊,趕緊帶孩子來就醫。 刻診,見小患者脈數,舌紅少苔,除了口腔面膜有潰瘍之外,還伴隨嚴重的口臭。 當時,醫家就問,這孩子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父母回憶,發病之前,孩子似乎有輕微的感冒。在平時,則容易便秘。平時喜歡辛辣飲食,而且沉迷電腦游戲。小小年紀,網游玩得挺好。 了解到這些以后,醫家就給孩子開了藥。啥藥呢?就是前面我敘述的防風通圣散方子。只不過,不是湯劑,而是丸劑、成藥。 結果,孩子用下以后,大便很快暢通,口腔潰瘍疼痛明顯減輕,并且快速痊愈。而且,隨著孩子的身體狀態好轉,他的性情似乎也柔和了不少。 這里頭怎么回事呢?說起來也簡單。 你看,這孩子便秘、口臭、舌紅少苔、脈數。這一看就是有熱,對不對?哪里來的熱?一是陽明大腸腑氣不通,陽明經有熱。再一個,是沉迷電腦游戲,心脾積熱。電腦游戲那玩意兒,你知道,小孩子陷進去以后啊,根本把持不住,日思夜想,所以勞傷心脾而積熱。 有了熱邪,上攻于口腔,于是發為口腔潰瘍。 這些,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患者還有外感。孩子發病前,有輕微的感冒癥狀。這個感冒癥狀,對口腔潰瘍的發作,有沒有誘發作用?我認為,是有的。至少,外感以后,營衛失和,三焦失于通暢,這就有利于體內熱邪的不斷積累,并最終發于口腔。 由此可見,這個孩子的身體狀態,完全處于一個“不通暢”的狀態。里面大腸腑氣不通,表面還有外邪郁滯。整個人的氣機,被這兩方面因素弄得停滯了。他的口腔潰瘍,雖然是熱邪的一種表現,但其實卻是一身氣機郁滯不通的一個寫照。 不通,就是病啊。哪里不通,哪里有病。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這樣的。 那這個時候怎么辦?就需要打開患者一身的氣機,讓它通暢起來。 怎么才能通暢?瞄準兩個基本點——驅散外邪、打通腸腑。說白了,既要把感冒解決掉,還要把便秘解決掉。 怎么操作呢?醫案里醫家選擇了防風通圣散。這是對的。 咱們再看看這方子——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6克,石膏、黃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荊芥、白術、梔子各3克。 我告訴你啊,這個防風通圣散,就是用于打通三焦,暢通全身的。而它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一個是外散表邪,一個就是內清里熱。 你看,這里頭麻黃、防風、荊芥、薄荷、連翹,是不是解表藥?對,它們幾個配合,專門驅散表面的風邪。你要是外感了,這哥兒五個幫你解決。 再看,這里頭是不是有芒硝、大黃?它們是瀉熱通便的吧?好,患者的大便,也可以通暢起來,陽明熱邪少了一半。 然后,這里還有黃芩、石膏、梔子、滑石。這四味藥干啥的?也是清熱的。黃芩清肺熱,石膏清胃熱,梔子清三焦之熱,滑石利尿,清下焦之熱的同時,把一身的熱邪帶出來。為啥這么做?你想啊,這個人,外頭肌表被郁滯,里頭大腸不通,這一身得積累多少熱邪?熱邪彌漫三焦,全身氣機還怎么通暢?所以,必須把這些熱邪帶出去。于是,就有了這四味藥。 還沒完。患者身體接受了解表、清熱、通便等各種“折騰”,會不會被傷及正氣啊?很容易。因此,要適當扶正。所以,用了白術和甘草來健脾益氣,用當歸、川芎、白芍來養血活血。這就是在扶正了。而且,白術和甘草對脾的養護,還有利于脾的升清功能。這就可以進一步推動身體氣機的運行。而通過養血活血的做法,讓一身的血動起來,這樣氣機也會跟著動起來。這本身也是暢通三焦的一種手段。 由此可見,這方子,外散表邪,內化積熱,健脾升清,暢通氣血。這就達到了打通全身的目的。上文醫案中小患者的病,之所以好得很快,就源于這些藥材,打通了他的三焦啊。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防風通圣散的理解。冠以“圣”字,目的是強調其手段的多樣,以及對正氣的有效固護。 當然,我說的,也不一定對。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批評。 總之,您記住,我們人體的病,多數源于“不通”。不同的表現,多種多樣。像上文的小患者,表現為口腔潰瘍。有的,則表現為血管的淤堵。有的,表現為失眠。有的,則表現為腹脹胃脹。如果有一天,堵得大發了,還容易形成腫瘤、癌癥。總之,不通,就是病。 而為了達到通暢的目的,中醫創造了很多方劑。防風通圣散就是其中之一。它所針對的,你記住啊,是“外頭里頭一起堵”,即外感風熱,內有便秘燥屎。患者常常脈數有力,舌苔黃膩,尿黃。還有的,則同時表現為口苦、咽喉不利、目赤腫痛、胸膈痞悶等等。總之,遇到這種“外頭里頭一起堵”的狀況,用防風通圣散,就對了。非專業讀者,應該在中醫師或者中藥師的辨證指導下來應用這方子。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對上文的意義,我不知道,您能看懂、吸收多少。一次不懂,沒關系。只要你經常到文老師這里來坐坐,和我聊聊天,時間長了,見識多了,總有你通透徹悟的時候。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