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在國人眼中卻一直扮演著“韭菜收割者”一角。而這位“韭菜收割者”最近可以說是“緋聞”不斷(失控頻發、被曝做工有瑕疵、股價大跌等等)。 眼下特斯拉更是“泥菩薩過河”,特斯拉被國家相關部門同時“約談”,特斯拉這次可算是“引火燒身”的節奏啊!(難道是想趁著315期間增加一下品牌曝光度?) 那么事情究竟如何?且看下文。 特斯拉股價大跌 據統計,從年初至今特斯拉股價下跌了15.26%。從1月26日至3月5日,28個交易日中特斯拉有19個交易日出現下滑,累計超過2,7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64億元)被蒸發,將近三個比亞迪的市值(當前比亞迪市值為5,618億元)。 這是特斯拉自2020年12月3日以來首次跌破600美元大關,該消息出來后,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對此有部分網友表示,特斯拉仍有下跌的空間,當前的市值與其市場規模不符,畢竟去年股價也才幾十美元。 特斯拉被約談 對于近年來事故頻發的特斯拉,國家終于看不過去了!2月8日晚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消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以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約談了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約談內容其中就包括消費者反映的異常加速問題。 TESLA 特斯拉 我們將誠懇接受政府部門的指導,并深刻反思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強自檢自查。我們將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始終尊重消費者權益。目前公司正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強化內部工作機制和流程,全方位加強內部管理。 對于消費者集中反映的問題,我們將系統排查,切實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一步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安全,未來更好地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良性健康發展。 新華社多次批評特斯拉 新華社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特斯拉頻頻出現質量問題,產品安全隱患堪憂,還存在“甩鍋”推責等問題,依法對其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無論什么企業,在華經營都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誰也沒有“高人一等”的特權,誰也沒有自外于法的'優勢’”。 同時新華社表示,“扎扎實實盡到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老老實實做好產品和服務,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才是企業行穩致遠的發展之道。” 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是百花齊放,對待消費者的態度,決定企業發展的高度。消費者信得過,企業才能走得遠;若是失去了口碑和公信力,營銷做得再好也于事無補。 最后說一句 特斯拉,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鯰魚效應”的那條“鯰魚”,確實做到了刺激國內新能源車企的作用。更憑借自身的品牌力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 然而,在這種背景下,特斯拉異常加速、起火自燃、中控黑屏等產品問題卻不斷傳出。究竟是對消費者的漠視,還是自身就早已“飄飄然”呢?相信特斯拉比誰都清楚! 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力度整頓,對于這種對安全事故“漠視”的車企絕不能手軟! 對于特斯拉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如果覺得特斯拉品控差的不妨點在看 如果覺得特斯拉還是“死不悔改”的不妨點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