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肖永明(筆名浩瀚),甘肅永昌縣人,供職于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永昌縣供電公司。發(fā)表文學、新聞及評論作品800余篇。其散文、詩歌、新聞作品散見于《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亮報》《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工人報》《西部新農村報道報》《甘肅電力報》《金昌日報》《農村電工》《文苑》《太白文學》《西部作家》《西北電業(yè)職工》《甘肅電業(yè)》《西風》《驪靬》和《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央視網》《農業(yè)部網》《國際環(huán)球網》《國際能源網》《中國能源網》《網易網》《搜狐網》《鳳凰網》《新民網》《中國電力新聞網》《中國電網新聞網》《農電在線》《中國甘肅網》《每日甘肅網》《金昌新聞網》以及《作家新干線》等新媒體平臺,多次獲獎。 御山峽,一條 沉淀朝代的峽谷 ![]() 位于甘肅金昌市永昌縣城東北10公里處的龍首山分支山脈有一峽谷,名曰御山峽。何時,又因何故被稱為御山峽,我不得而知。但從字面上分析,似乎與古時某個朝代皇帝過往有密切關系吧。 踏進峽谷,見兩側山巒峰疊,洪荒無際,巖石裸體,面露崢嶸,陡峭險惡。谷內空曠、荒蕪且寂寥,你會認為這和你在其它地方看到的峽谷別無兩樣。當順著谷底從頭到尾細細觀賞一凡之后,這里的一切定使你吃驚的溢于言表,嘆為觀止。終將徹底顛覆你頭腦最初固定的意象。即是再荒僻,也會讓你不再認為它是條極為普通的峽谷,而是一條沉淀了幾個不同朝代,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神秘峽谷。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當地的人們習慣把土質沙山稱為“貧山”,純石頭山稱作“富山”。而御山峽谷所在地挺拔巍峨的龍首山系那純粹就是個寶貝山,因腹藏被譽為“金娃娃”鎳而在世界名聲鵲起。緣礦興企,因企設市,由此也在中國西部誕生了一座叫響全國的工業(yè)新城——“鎳都金昌”。 不僅如此,這條由東金川峽水庫景區(qū)狹窄向西紅山窯鎮(zhèn)毛卜喇村漸闊延伸數十公里的御山峽谷,不但藏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遺存著歷代大量人文景觀。而且還是古代中國與西域各國貿易往來的著名陸地“絲綢之路”南、中、北三條干線中商賈必經的北路重要通道。 在御山峽,你會領略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風采。永昌古時處于西域邊陲之地,是扼守河西走廊的要塞重鎮(zhèn),戰(zhàn)事頻繁不斷。因此,作為古代最強大的軍事防御工程——長城,在縣域內隨處可見,但經千年歲月的風雨洗禮,大部已成斷壁殘垣。如今,縣境內漢、明代保護最好,較為完整的長城中段約20千米遺址自金川峽水庫傍山依水從御山峽谷北崖穿越至紅山窯鎮(zhèn)王信堡村月牙湖。堅固的城墻,同許多烽墩、亭嶂組合構成的防御體系長城,現雖已失去了古時阻止匈奴、韃靼等異族部落強敵鐵蹄侵擾的功能,但逶迤連綿的長垣宛如巨龍孤臥在龍首山上,氣勢依舊如虹。供人們憑吊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舉和先祖?zhèn)兊淖吭街腔邸?/span> 在御山峽東端峽口鄰金川峽的花大門山上,你還會看到“花大門石刻”和山崖掘鑿的懸葬墓群遺址,棺內放置泥塑、石刻的舍利塔、功德塔,以及佛龕內供奉的神牌、佛經等。據專家考證,這是西夏時期盤踞在河西走廊的黨項族人和元、明時期藏傳佛教專供安葬僧侶骨灰的墓窟,瘞埋大德高僧圓寂后的舍利塔和功德塔。充份反映了當時永昌居住民族的混雜性和多元化,以及民眾對各種教派信仰的虔誠程度。 其實,真正使御山峽成名的是深藏在谷中的一座小寺院。這座緣晉代稽胡族名僧慧達(劉薩訶)預言而興建,因隋煬帝、唐玄奘的光顧而成為河西走廊的名剎,蜚聲海內外。 北魏太武太延元年,圣僧劉薩訶欲前往天竺國尋佛求經,途經永昌,因故滯留,前往南部祁連山分支云轉山石窟寄宿。因貪戀此山云蒸霞蔚仙境,便主持修建了云轉寺,并掛錫暫住,在河西一帶布道傳經。一日,他率眾僧登山北望,遙指北部御山峽方向,預言此山中不久將有佛像顯現,且盛世佛首全,亂世佛頭落。 果不其然,不知過了何年,御山峽處雷鳴電閃,山體突然崩裂,形成峽谷。并在谷內北邊一形似“象”的山崖壁上,出現了一尊自然石刻佛像。北周武帝保定元年,永昌信徒依山崖石佛建造寺院,取名瑞像寺。隋大業(yè)五年定為感通寺,隋煬帝在胭脂山下召開西域萬國博覽會時,曾率二十七國首領前往焚香褐拜。唐中宗時又稱圣容寺,唐法師玄奘西天取經回歸時曾禪坐講經。 圣容寺在古絲綢之路繁榮時,香客如織,佛火盛極,僧徒多達千余之眾,是歷代朝野、名士推崇的名寺,敦煌莫高窟5窟中有壁畫佐證。因位置與永昌縣水云山前大寺(金川寺)前后照應,當地人至今還稱圣容寺為后大寺。 慧達預言藏莫高,煬帝玄奘慕謁拜。忽聞霹靂驚雷起,佛首飛落萬重山。 這座緣預言而興建的小寺院,隨著各個朝代的更迭演變,歷經幾度興衰,殿堂觀宇破舊不堪,石佛頭像若隱若顯。后經當地政府斥資修繕擴建,并在武威市迎回了失落河澗的佛首,恢復原貌。如今,由山門、地宮、瑞像殿、護法殿、祖師殿、法堂齋、念佛堂、藥師房、藏經樓、大雄寶殿構成的圣容寺院,布局玲瓏,金碧輝煌,典雅而不失古樸。 寺院山頂有一造形可與陜西小雁塔媲美的唐代建造唐塔,內壁有壁畫和文字痕跡,是永昌現存最早的古塔,也是甘肅迄今保護最為完整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跡,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研究價值。圣容寺門前山欒有一七級方形小磚塔,兩塔隔谷守望,相得益彰。 寺前山一巖石上,有西夏時期六體文石刻,共有六行相同文字,分別是八思巴文、回鶻文、西夏文、漢文、梵文、藏文。據說這是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同時傳說也是唐僧西天取經時,為搭救五百年靈明石猴,揭去如來佛祖壓在囚禁齊天大圣孫悟空洞穴山上的六字壓帖。 寺院西約千米之外,有一王候墓,據說是高昌王紐林的斤的墓。紐林的斤是元武宗時期高昌地區(qū)的亦都護,后被元仁宗冊封為高昌王。古時高昌地區(qū)在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緣何事高昌王竟流落于永昌縣,死后并安葬在御山峽。這墓到底是原葬墓,還是遷葬墓,還是衣冠冢?是真是假至今也是個迷。 順著峽谷再住西行,兩山對峙的峽谷漸漸開闊,形成了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小盆地,散居著幾百戶農家。這便是被稱作“世外桃源”的紅山窯鎮(zhèn)毛卜喇村。“毛卜喇”在蒙古語里謂之“苦澀的泉”,這里的農民世代居住在大山深處,或耕種,亦放牧,由于交通不便,生活的很是清苦。 這里,你會欣賞到明朝年間從京城引進的取意稱“萬德吉祥”,極具地方民俗文化色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卐”字燈。 “卐”字燈,原是明朝的北京燈藝,由當時在京做生意的永昌商販偷繪圖譜帶回毛卜喇。“卐”字燈會由幾百盞燈和桿組成一個四方迷宮,桿與桿之間用布遮擋,觀燈者按特定路線由進口行進觀燈,若走錯行便出不了燈陣。很是玄妙。 毛卜喇村西北部還有一個很好的去處,就是被稱為萬象石林的車轆溝。石蛋地貌造就的形似各類動物的奇異怪石布滿了山頭,或像鷹,或像龜,或像大象……,包羅萬象。神態(tài)各異的飛禽走獸,惟妙惟肖,讓人著實驚嘆上帝的鬼斧神工。周圍山坡、溝壑、草地遍布一些沙生植物珍珠草,還生長頭發(fā)菜、野韭、羊胡花、沙蔥等。難怪毛卜喇的羊肉在河西走廊很是走俏,吃著這等上好咸草美味,不出名那才叫真“怪”哩。 御山峽是條谷,但更像一條歷史河流,被幾千年歲月切割成段,被幾千年的日月打撈的干涸。它又像一卷歷史畫軸,被無情風雨滌蕩,撕裂成一塊塊碎片,散落在谷中的旮旯犄角。它雖然失去了舊日漢唐金戈鐵馬的硝煙,失去了絲綢之路時的繁華,但置身其中,谷中依舊激蕩著漢風唐韻的遺風,回響著悠揚的羌笛和駝鈴聲。御山峽奇特美景和厚重歷史文化景觀將是游客、學者在永昌旅游、考究的首選。 站在光風霽月的谷中,我只能仰望龍首山,而它卻不語,只是微笑。戈壁風吹過,它仿佛告訴我,人類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枚枚沙粒,唯有它不老蒼山才是千年歷史的見證者。 (責任編輯:楊志強) ![]() ![]() ![]() ![]() 推廣團隊 平臺顧問: 李清水 運城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 李云峰:運城市作協(xié)主席《河東文學》主編 本刊主編:譚文峰 平臺策劃:高亞東 小說編審:張 輝 微信號:zhanghui750525 散文編審:楊志強 微信號:yzq13734283479 詩歌編審:姚 哲 微信號:8913480 圖文編輯:李竹青 微信號:gushancuizhu 小說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詩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
|
來自: 譚文峰sdqtneyj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