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后,最怕聽到哪幾個字? 孩!子!長!不!高! 尤其是小寶寶的家長,會特別在意。畢竟,3歲前可是孩子的長高黃金期: 網上一搜,為了能讓孩子長高,部分家長也是費足了九牛二虎之力: 為了長高,把娃補成腎結石! 為了長高,給娃吃三七,小公雞, 吃到性早熟 ! 春季長高黃金期來臨,身高這件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想要孩子突破遺傳,下面這些事一定要避開! 1 寶寶長高路上的5大殺手 1 睡得不好 孩子的生長依賴于生長激素的分泌,深度睡眠中,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平時的3倍。 2 吃的太單一 很多孩子甚至家庭都有挑食或偏食的習慣。 生長發育需要豐富的營養元素,并不是光吃飯或者光吃肉喝奶就行,孩子攝入的營養元素太單一,不利于長個。 3 光補鈣,不補維D 日常兩杯奶,飲食均衡已經能滿足孩子的補鈣需求,補的再多,不吸收也是沒用的。 鈣需要通過維D來促進吸收,孩子缺乏維D時,還可能會得佝僂病,而佝僂病的表現之一就是生長遲緩。 4 太宅 工作忙、出去怕孩子著涼、外面細菌多……如今不讓孩子出門的原因太多了,但天天呆在家,真的會長不高! 戶外日照可以幫助增加孩子體內的維D,促進鈣吸收,適度運動還能激發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刺激孩子的骨骼和韌帶發育。 5 太早走,太早坐 俗語說“七坐八爬”,但有些家長性急,在四五個月時就開始鍛煉寶寶“獨坐”甚至“站立”,殊不知這樣做是有害的。 寶寶1歲前,骨骼柔軟,肌肉缺乏力量,脊柱發育比四肢快,過早學走學坐,不但容易出現0型腿,還會引起脊柱過度彎曲,側彎,從而影響寶寶今后的身高。 2 春天做好3件事,寶寶蹭蹭長 1 飲食均衡 飲食均衡是指的是這五類食物都要有: 蔬菜 、水果、奶制品、淀粉類、蛋白質類 具體食品推薦 蔬菜類 高鈣蔬菜:胡蘿卜纓、薺菜、菠菜、芥菜等 水果類 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蘋果、獼猴桃、草莓、橙子等 奶制品 1歲前每日600-800ml,1歲后300-500ml,不愛喝牛奶的寶寶,1歲后也可嘗試酸奶、奶酪等奶制品進行補充。 淀粉類 大米、土豆、山藥,紅薯等(淀粉適量食用,少喝白粥) 肉類 含鐵紅肉:豬肉、牛肉以及動物內臟; 含鋅量高的水產品:紫菜、海帶、貝類、蝦米、三文魚等。 注意!但并不是說光吃這些就行,只能說優先考慮它們。 孩子愿吃的情況下,更重在豐富與均衡,營養師的建議是平均每天得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要達到25種以上。 2 多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刺激骨骼生長。 之前就有個新聞,一個被判定矮小癥的5歲孩子,聽說運動能幫助長高,爸爸堅持陪練,經過一年多的運動,長高了16cm! 春天暖和,穿衣少,易活動,可以多帶孩子進行以下運動: 6個月前:多趴,多抬頭 6個月到1歲:翻身、爬行、拉坐 1到2歲:練習行走、爬滑滑梯、踢球 2到3歲:上下樓、拍球、投球、幼兒體操、平衡車 3 睡眠 一般晚上十點到半夜兩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旺盛時期,這期間孩子的睡眠好時,能促進生長。 因此家長們不要讓孩子睡前玩得太興奮,得保持安靜的睡眠環境,并拉緊窗簾,不留小夜燈,因為燈光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哦。 兒童睡眠時間參考表: 3 別再迷信這些長高秘籍了! 1 綁腿能長高 傳統觀念認為把孩子的腿綁起來,能讓孩子下肢長得更直,從而讓孩子長得更高。 事實是綁腿會造成孩子腿部血液不循環,稍有不慎可能會出現髖關節脫位,還會影響孩子的大腦和腿部發育,對生長發育有害。 2 骨湯喝得越多越高(以及其他補品) 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喝骨湯能補鈣,實際骨頭里的鈣很難溶解在湯里,大部分都是脂肪,多喝只會讓孩子長胖,長高就別指望了。 也別盲目相信不良商家的宣傳,認為孩子多吃補品好。孩子的身體機能還沒發育完善呢,吃補品難消化,還有可能把身體吃壞。補來補去,最后只是把錢補進了商人的口袋。 3 吃增高保健品 增高保健品短期內可能確實有增高作用,但也很可能含有很多促進孩子性早熟的激素,吃多了,孩子骨骺線會提前閉合,導致長不高。 4 大米飯吃的越多越高 媽媽們看到孩子吃很多米飯時,總是很欣慰,以為自家娃能長高高了,吃得少的還特意逼孩子多吃。 可大米的主要成分只有淀粉和少量蛋白質,營養特別單一,吃再多都是徒勞。 5 身高完全靠遺傳 民間有句俗語叫: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 上頭這句俗語意思是母親對孩子的身高影響明顯高于父親,其實這過分夸大了母親身高在遺傳中的作用。 有調查結果顯示,身高方面,父親和母親對下一代的遺傳度分別為 0.89 和 0.87,這表明爹媽的身高對下一代影響幾乎無差別。 我們破除了錯誤的長高秘籍,學習了正確的做法,大家心里是不是更有底了呢? 總之,只要孩子吃對睡好,平時多運動,身體健康,幫助孩子長高就不是大難題了。大家說對嗎? 參考資料: 1、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最新發布:平衡膳食寶塔》 2、美國睡眠基金會兒童睡眠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