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地高考作文真題及范文深度解析,由一線名師分析命題規律及趨勢,通過滿分范文真實再現考場作文的評分標準,為2021年高考作文寫作提供有效建議。 『一堂作文課』會持續推送各地2020年高考作文真題及范文解析,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下載PDF文件,方便打印使用。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中國面孔”是全球熱播紀錄片里充滿家國情懷的杜甫,是用中醫藥造福人類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是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里傳送溫暖的雙手……也是用各種方式共同形塑“中國面孔”的你和我。 走過 2020 年的春天,你對“中國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命題解碼】 作文是反映生活的一道題目,它要求考生關注生活的某個領域、某個話題。2020 年天津高考作文題有很大的發散性,它是沒有參考答案,只有評選標準的一道題。因此,考生才能更容易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寄托對社會生活的關心,或者對祖國前途的一種思考。 2020 年我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考生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經歷了難忘的一課。2020 年天津高考作文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深厚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與日常生活細節中的堅毅樂觀、溫暖關愛相結合,用“中國面孔”串聯,營造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言環境。不僅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時代精神,增強文化自信,還能引發青年人的思考,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 本題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內容類似于 2018年的“器”。材料中對于關鍵詞“中國面孔”的解讀,可以是具體的人,如具有代表性的、充滿家國情懷的文人,他們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傳承;也可以是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能夠造福人類的科學家,他們代表著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也可以是在疫情之下舍身忘我、具有奉獻精神的醫護工作者,他們堅守在自己的特殊崗位上,無怨無悔;還可以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不計得失,默默傳遞溫暖。而“共同形塑”一詞,強調的是“共同”,也就是說需要考生關注的“你和我”,是需要具備“共同體”的特點的。五個判斷句中提到的“中國面孔”的限定主體必須是“人”。 材料中,“中國面孔”也可以是用各種方式共同形塑的“你和我”。“各種方式”拓展了考生的寫作立意,它可以是在各種崗位、有各種身份的你和我,或者是具有某一共性的群體中的你和我,某一年齡段的你和我,或是具有某種風格、特點的你和我等。命題精心選擇了杜甫、屠呦呦,以及醫務工作者、快遞小哥等“中國面孔”作為代表,兼顧科學與人文、偉大與平凡、國家成就與世界影響等角度。題目立足時代精神,現實代入感強,可由現象挖掘本質,展現考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性。考生的立足點不同,思考角度也就不同,代入的寫作對象和自己的個性化思考也會不同。 命題人肯定了抗疫精神,著力探究個人與社會、與國家、與世界的關系,進一步關注個人責任、文化認知、國家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問題,激勵考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思考現實,啟迪考生拓展思維,體悟民族精神,自我省察,自我發展,加深對“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理解。 引導語“你對'中國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考生在審題立意時,注意激發“新”思考。既是“新”,就有別于“舊”,你原有的認識是什么,要在“新”和“舊”之間形成對比。 考生可寫議論文,通過分析材料,進行多角度思考,體現自己的思辨性和寫作深度。這一點是建立在考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民族復興以及時代重任的理解和思考等基礎上的。也可以寫成記敘文,考生從對生活的觀察寫起,記述自己的經歷,在記敘中體現思考和感悟,夾敘夾議。這一點是基于考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以及對疫情中新聞報道的關注。 【審題誤區】
(命題解讀:席鑫鶴) 描中國面孔,繪中國精神 七月,開啟了2020 的下半年。當我們揮手“悼別”春日的顫抖與心驚時,在我們眼前閃過了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一張又一張令人感動的面孔。隨著時間的走遠,它清晰過,又模糊著。2020 年的上半場終究成了過去,但是,那曾經閃過的眼神和身影卻鐫刻在了時代的豐碑上,化成了一種不熄不滅的精神,流光溢彩。 走過 2020 年的春天,他們一路艱辛,一路攻關。 上半年,我們的記憶被浸潤在逆行者、戰士和民間英雄們的事跡中,他們且行且戰,一路艱辛,幸“龍魂不死,風雨而立;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幸“政者、醫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戰矣”,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在這場無煙的戰斗之中,雖不同于“萬方多難”,卻 足使得萬民哀傷。好在有一路奔走、舍生忘死而又悲憫善良的醫護人員,有 堅守崗位、傳遞溫暖、舍小家顧大局的逆行騎士,還有更多微光之中閃耀的“感謝你”“不客氣”的星火力量。大家眾志成城,攜手戰疫;不計得失,一路攻關,展示著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信仰。他們逆行的身影,我們稱之 為“中國面孔”。 走過 2020 年的春天,他們一路求索,一路安慰。 當我們悲痛于生活的瓶頸,命運的空音與我們同向時,有一些人卻打造出了堅毅的骨骼、憨實的血肉,那就是“基建狂魔”——“火神山”“雷神山”奇跡背后的建筑工人們。基辛格曾在《論中國》中寫道:“中國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真正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神,不是傳說中的祝融,而是那一盞盞徹夜通明的白熾燈下,上千名不屈不撓、無怨無悔的中國工人。唯其艱難,方顯勇毅。在 128 名黨員建設工人“我們一定不負囑托, 保證質量,保證工期”的莊嚴宣誓下,日夜兼程、分秒必爭,見證著中國人的不屈和堅毅。他們的精神就是“中國面孔”。 走過 2020 年的春天,他們一路希望,一路期待。 在這些生動面孔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抗疫精神、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一個民族的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它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它守望相助又不斷革故鼎新。他們的樣貌就是“中國面孔”。 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一個個特殊時刻的平凡人,一群不凡人的偉大時刻,是他們繪出了中國時代的底色,用各種方式共同塑造了“中國面孔”! 【名師點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