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問我,這幾天我身邊許多人都感冒了,我應該怎樣預防?之所以感冒,是因為外邪侵襲,干擾了機體的營衛功能,導致發燒、咳嗽、頭痛等諸多不適。預防的根本方法在于扶正,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可用艾灸溫灸大椎或身柱穴20分鐘,能增強陽氣的衛外功能。若已經有輕微的感冒,要及時艾灸風池及大椎穴,能復正祛邪。同時建議每天早上服用生姜大棗紅糖水,提升自身正陽氣,同時早上多運動!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同在一片天空下,甚至同在一個屋檐下,為什么有人生病有人卻安然無事?怪細菌,怪病毒?同樣是天氣變化,有的人則易生病,有的人則不生病,生病的人其癥狀亦各不相同,什么原因呢?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而一旦正虛邪盛,正不勝邪,則疾病發作。發作的癥狀取決于正氣的強弱以及邪正交爭的層次。雖然邪氣是一樣的,但由于正氣抵抗的強度與層次不同,其表現出來的癥狀因人而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管外界環境如何,只要保持正心正念,身體正氣足,外邪是不能入侵致病的。其實道理明明很簡單,卻從來不讓人重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對邪的描述是,“虛邪賊風”,也就是說,在你正氣充足,身心合一時,一切都只是自然之氣,不可稱之為“邪氣”。只有當你身體虛弱,或精神沒有內守時,在沒有防犯時,自然之氣才像賊一樣,盜取元氣,使人生病。 我始終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絕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若素體正虛,更兼外襲邪氣,最容易導致營衛失調而患病。春天溫度變化大,乍暖還寒,正氣不足之人一定要重視養生,關鍵是避風寒,慎起居,調生態!春天不可濫吃生冷,以免傷損脾陽。春天肝主時,肝氣易旺,旺則克脾,若再因寒涼傷脾,則脾更虛,易致氣血不足。氣血越虛,就越容易感冒邪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講人體內的正氣充沛,人都不會受到邪氣的侵犯,就不會生病或者少生病。那么正氣是什么?不同的醫生對此的理解不同,有認為是元氣,有認為是腎氣,有認為是陽氣.........而我對此的理解是,正就是平衡的意思,所謂平衡就包括了陰陽平衡、氣血充沛流暢、五臟六腑平衡協調;這個正氣類似現代醫學講的身體康復能力、免疫功能等。健康源于正氣,正氣充足,自然健康。但正氣的充足源于人體的臟腑氣血平衡。不正與不平衡的地方,可稱為病機,扶正就是治療相關病機,肝郁不暢則疏通,血瘀不通則化之,陽氣不足則溫補,陰液不足則滋潤;以此類推,都可以稱為扶正。常見有人喜歡吃補藥,認為補藥能補正氣,每天堅持服各種維生素、參片、冬蟲夏草、鐵皮石斛、輔酶等等。卻不知濫用這些東西會干擾人體的臟腑氣血平衡,不但無益于健康,反而會損害健康,甚至致病。
總之身體平衡了,原來不正的地方正了,身體的邪氣就無處藏匿,癥狀就會自然消失,中醫這種治療理念,跟西醫“見病治病”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正是傳統中醫的特色!就像社會每個人安居樂業,有良好的社會保障和教育,有充沛的就業崗位,治安良好,小偷流氓地痞就自然消失,道理是一樣。相反如果社會動蕩不安、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小偷流氓怎么抓都抓不完。見病治病就像抓小偷,扶正祛邪調理病機就像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醫療模式和思維。
?直接點擊以下↓標題即可直接閱讀!  如何通俗理解“肺主皮毛”? 幾點睡覺最合適? 今天就說說“蒲公英” 看《老中醫》有感 春宵一刻值千金,切莫熬夜 中醫角度話高考 春天忌生氣動怒! 女不凍腳,男不凍背 手術莫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