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兩個神秘之區,一個是東西湖,一個是洪山。 東西湖雖然土地來源復雜,但確定后基本沒什么變動。 洪山區則是在不停的調整之中,別說武漢其他區的人,就連本地人估計也搞不清這個洪山區到底有多大,到底包括哪里。 疑問:為什么洪山區的行政區這么多插花地帶。和江北相對比較工整,清晰的行政區劃相比,武漢江南四區,洪山、武昌、青山和江夏行政區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錯綜復雜,如齒輪咬合。 但其實也好理解,歷史上都是由一個江夏分立而來的,親戚分家肯定不會分的那么干脆明白的。 和東西湖一樣,建國以前也是沒有單獨的洪山區這個行政單位的。 上世紀5.60年代,武漢市頻繁調整洪山的行政區劃,基本思路是將原青山區,洪山區和武昌區各自所轄的農村合并成一個區,原洪山區所轄的城市則劃給青山和武昌區。 即農村鄉鎮給我,城市街道你們拿走,最當初設想是想將洪山區打造成一個農業縣。 為什么洪山區會插入武昌區和青山區之間?因為當年武昌到青山沿江并不都是城市,有大片農村,按照農村歸洪山的標準,武昌和青山區之間就橫空多了個洪山區和平鄉。 到了1980年代,隨著武昌的擴大和大學數量的增多,單獨設定一個洪山農業縣非常不利于管理的,武漢市再度調整洪山行政區劃,武昌區將所轄的三個街道送給洪山,將洪山變成一半城市,一半農村的郊區形態。即所謂的以城帶郊形式。 后面又分別產生了東湖高新區,武漢化工區和東湖風景區,行政區劃就更讓人看的頭痛了。 民國元年 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洪山全境屬武昌縣管轄 1949年11月 武漢市建立7個郊區,江南有洪山、武泰和挹江區 1951年5月 洪山、武泰和挹江區合并成立第八區,又稱武昌郊區 1952年7月 撤銷第八區,分別成立南湖區和東湖區 1955年2月 武漢調整郊區區劃,重設洪山區,由原東湖區和武昌縣第七區合并而成。 1956年6月 撤銷南湖區,并入洪山區,部分鄉鎮劃入青山區,部分武昌街道劃入洪山區 1957年6月 武漢調整郊區區劃,將3個郊區合并為2個郊區。 江南地區將原青山區,武昌區和洪山區所轄的農業鄉合并為一個區-新洪山區。 1958年8月 武漢市撤銷僅有的2個郊區-漢橋區和洪山區,將兩區合并為武漢郊區。 12月鄂城葛店劃入武漢郊區。 1961年3月 武漢市決定將關山人民城市公社和洪山城市人民公社合并,同時撤銷洪山城市人民公社編制,成立武漢市洪山區。 1964年8月 武漢市調整郊區農業管理體制,分別成立洪山和漢橋兩個郊區 1975年2月 洪山區調整內部行政區劃,將16個人民公社合并成7個人民公社,這為洪山區最后鄉鎮定型打下基礎。 1976年1月 武漢再一次調整行政區劃。 撤銷漢橋區所轄的江堤,永豐,長豐,后湖,甚家磯等公社并入洪山區。 就是洪山區管轄范圍大到漢口和漢陽郊區 1985年1月 湖北省批復洪山區調整方案,將甚家磯,后湖,長豐,永豐,江堤鄉和岱家山街,琴斷口街分別劃歸硚口,江漢,江岸和漢陽區管轄,洪山區逐步由郊區變為城區 1986年6月 將武昌區管轄的獅子山街,關山街,葛化街和珞珈山街劃歸洪山區管轄。 自此洪山區成為以城帶郊的城區。 是武漢市7個城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行政區。 1987年1月 鄂州左嶺鎮劃歸洪山管轄 10月4號 鳥巢-八達嶺長城 簡要地說,就是在1986年之前,洪山區所管轄的絕大部分地方是農村,包括洪山鄉、青菱鄉,和平鄉,建設鄉,九峰鄉,天興鄉和花山鎮,左嶺鎮。 1986年以后,武昌區送給洪山區珞南街,獅子山街,關山街和葛化街。洪山區才正式從郊區變為城區。 如今的洪山包括九街 一鄉: 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家灣街道、梨園街道、卓刀泉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青菱街道、天興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