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筆:筱沐 定稿:筱沐 研究發(fā)現,一些有怪異行為的孩子,腦力發(fā)育更好,智商更高。 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發(fā)現,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很難用正常人的思維講出來,成年人也很難理解這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有些家長在孩子有怪異行為的時候,就總想嚴格糾正他們,希望孩子不要再犯,以免發(fā)生危險。 但其實你可能不知道,有時候孩子不經意間的奇怪行為,都是大腦發(fā)育比較好的表現,如果你家孩子身上有些“小缺點”或者一些怪癖,家長不必太焦慮,也不用及時糾正他們。 很多人認為,“神童”一定是上天給的恩賜,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所以這類孩子學習能力非常強,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好成績。 可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神童”都是先天帶來的能力,大部分都有父母的教育和管教方式有關。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智力范圍在70-130,如果沒有與生俱來或者后天培養(yǎng),孩子們的智商不會差太多。 而長大后每個人的發(fā)育情況不同,與童年時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 就比如原本是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媽媽就因為孩子太吵,經常訓斥他,久而久之,孩子的大腦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僅性格越來越謹慎,思維也沒有小時候那么靈活了。 而這就是很多父母在一段時間后發(fā)現孩子為什么“像變了一個人”的原因,抑制孩子的本性,或許能得到片刻的安靜,但卻毀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其實看孩子的智力是不是高于常人,通過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就能看出來,他們在玩鬧時未必只是調皮,家長也不必干預太多,順其自然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能力。 就比如當孩子有以下這些小缺點時,家長不必強行糾正,這些反而都是智商超常的表現: 喜歡拆東西——動手能力強 孩子喜歡拆東西,相信是不少家長最頭疼的事,明明剛買來的玩具,又讓孩子拆成零件,半天都沒法恢復。 看起來確實很讓人生氣,但實際上卻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這樣的思維,和這樣的能力。 要知道,孩子的動手能力可是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只是差了一個價值不高的小玩具,就能讓孩子獲得更多信息量,這筆買賣太值了。 強迫癥——對自己要求高 有數據顯示,90%高智商的人,對自己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不難發(fā)現,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強迫癥,遇到問題總會想盡辦法解決,不然自己會非常難受。 就比如拼拼圖的時候,這類孩子會因為沒有完成而繼續(xù)努力,堅決不會半途而廢,這種對自己的嚴要求,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天賦。 雖然過度強迫癥可能非常累,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慢慢引導就好,前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還是要認真鍛煉的。 “尖酸刻薄”——善于發(fā)現問題 如果發(fā)現你的孩子不會說話,家長也不必太擔心,畢竟童言無忌,只要教會他們如何表達,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孩子有時的“尖酸刻薄”,其實都是發(fā)現問題表達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像忠言逆耳一樣,雖然話不好聽,但確實能解決很多問題。 總之,以上看似缺點的行為,其實都是這些孩子身上獨有的特點,他們的想法更全面,也更成熟,這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的能力。 家長需要做的,不是強行糾正他們這些看似“錯誤”的行為,而是要教他們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將孩子培養(yǎng)成有規(guī)矩的人,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事。 孩子喜歡拆東西總惹麻煩 為避免孩子亂拆家,家長可以主動給他們提供一片“工作區(qū)”,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房間里拆規(guī)定的物品,要明確告訴他們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孩子有強迫癥經常焦慮 有強迫癥的孩子喜歡追求完美,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也是一種能力,但有時卻容易鉆牛角尖,產生焦慮情緒。 家長需要經常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追求完美沒錯,但有時候真的很累。 孩子不會說話“討人嫌” 其實高智商的人“不會說話”,是因為他們能及時發(fā)現問題,然后想及時解決問題,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謝爾頓一樣,聰明絕頂,但卻經?!俺隹趥恕?。 對于這種情況的孩子,家長要教會他們如何與人溝通,應該如何掌握說話的藝術,不用太通俗,至少要做到不討人嫌,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有以上這些怪癖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