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屬于最高層次的學校建設,學校的文化管理屬于最高層次的學校管理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價值取向,是凝聚力、親和力、創造力、競爭力的綜合體,是學校的精神生命之源。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很多學校在文化建設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有一些學校在文化建設上走偏了。把學校文化做成了墻皮文化,按照專家的思路打造名校,不惜花巨資聘請文化設計公司精心設計文化空間等。究其原因,在于學校文化研究的薄弱帶來理論武裝的不足,文化傳承的宗旨不清,文化積累和創新的意識不強,文化建設的方向不明,導致學校文化建設處于無序化、荒漠化狀況。 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品牌建設的“根基”與“靈魂”。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和尊重的是它所擁有的文化,這是學校的精神之魂和向上之根。人們常說,三流的學校靠人治,二流的學校靠制度,一流的學校靠文化。文化建設屬于最高層次的學校建設,學校的文化管理屬于最高層次的學校管理。沒有文化品位的學校,其實是另類的薄弱學校,脫離學校自身文化建設的“品牌形象”是虛假的,不可能發展成為高品質學校。 有文化的學校應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的本質是塑造共同的價值觀,讓師生在共同的價值觀引導下實現自己人生階段性目標。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既來源于悠久歷史的日積月累,也來自與時俱進的大浪淘沙,要注重尋根固本,重視文化基因,繼承學校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師生真善美的理性品格。 有文化的學校應當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懷。文化含義中最為重要的元素是“人”,文化的本質是“人化”和“化人”。學校文化是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學校文化建設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大使命,學校文化建設中,無論是從外在的物質文化建設,還是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都應該反映在服務師生成長上,要關注人,關注人的生命、生存、成長和價值,關注人的個性和特長,關注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格尊嚴,要關愛人、信任人、尊重人,為人的成長、成功、幸福搭建平臺。 有文化的學校應當具有先進的時代精神。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靈魂,一流的學校往往有先進的文化,站在時代的前列,引領社會發展。因此,學校文化建設既要體現規律性,展示教育宗旨和學校定位,又要具有前瞻性,打造面向未來的學校文化。 有文化的學校應當具有創新的文化品格。文化傳承創新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因此,學校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實踐中創新,在時代的呼喚下能夠與時俱進,能夠根據時代的要求和地方對教育的需求重新調整、推新、再塑核心價值觀。 有文化的學校應當具有獨特的文化個性。德國歷史學家斯賓格勒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鄉和故土觀念,各有自己的風景和圖像”。無論歷史的短長,每所學校在辦學的過程中都會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間必然蘊含著能夠代代相傳的獨特精神脈絡。 曾天山,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21年第3期) 作者:曾天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