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44) 本條垂法示戒,讓人辨明表里緩急,治則汗下有序,若汗下失序,變證百出。舉出太陽病,外證就是表證,不解,不可誤用下法,如果誤用下法,就會犯治療上的最大錯誤,造成變證。寓意即使存在里證亦應當先解外在的表證。要想解表宜用桂枝湯。這就必須遵循《內經》“從外之內而盛于內者,先治其外,而后再調其內”的遺訓。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45) 這一條論述太陽表證,發汗不解,不審原因,誤用下法,僥幸表邪未隨瀉下內陷。 表證仍在,“脈浮者不愈”。仲景分析:“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币馑际歉∶}表示表證存在,而醫生不用發汗解表法,反而用下法,導致病不愈,現在脈還浮,表證還存在,只需解表,病就好了,適宜用桂枝湯治療。 臨床上,太陽表證先發汗不解,容易誤認為表證入里而用下法,是因為表證里證都可以發熱,用發熱常難辨表里,尤其是臨床經驗不豐富的醫生最易犯此錯誤,仲景以此示戒誤下,以脈為依據,辨明表里。本條言“脈浮”,所以認定為表證,用桂枝湯治療,因為用過汗下兩法,所以這個表證只適宜用桂枝湯治。遇到表證用汗法不解,除了依據脈的浮沉辨表里外,還須辨別發熱的特點,有無惡風寒來決定表里,不要見表證發汗不解就用下法,造成變證百出,甚至變成壞病,危及生命。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46) 本條是倒裝文法,“麻黃湯主之”應接在“此當發其汗”下。 這條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表實證,當用麻黃湯發汗解表。“八九日不解”,說明遷延日久?!氨碜C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說明雖然遷延日久,但表證仍在,還應當用麻黃湯發汗解表。這是本條的前一段。 從“服藥已”到“陽氣重故也”為后一段,是本條的重點。講太陽傷寒遷延日久,病人體質強壯,陽氣盛,感邪較重,衛閉營實,服麻黃湯后,病有所緩解,但沒有完全解決,出現發煩、目瞑,即頭暈目眩不敢睜眼的意思。因為陽氣閉郁,病邪不除,所以才出現煩躁、頭暈目眩、發作劇烈、不敢睜眼,必然還要出現鼻衄,俗稱“發紅汗”,血汗同源,病隨紅汗而解。條文末段做出了“劇者必衄,衄乃解”的判斷,“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解釋了原因。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47) 這一條承上一條論太陽傷寒有自衄而解的可能。發熱無汗、脈浮緊,是太陽傷寒表實證。陽郁內閉,邪正交爭,迫血妄行,往往血從鼻衄,邪從衄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