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醫家張景岳為應用熟地之醫家,因其常用熟地而遭后世不少醫家指責。國醫大師裘沛然教授以其多年的思索和臨床實踐深知景岳有獨到之處,先生在臨床上常以大劑量熟地配伍它藥,治愈了不少久治不愈的痰壅氣急、納呆、苔厚膩等疑難重癥,一破百余年來胸悶納呆忌用熟地的禁區。筆者積三十多年應用熟地的體會也證實了裘老經驗的珍貴。我體會到臨證凡因心、肺、腎陰虛而致納呆、苔膩之人,足量應用熟地不會膩膈礙胃,反而會增食欲、化痰涎、消舌苔。余曾治一例高血壓危象病人見舌苔厚膩不欲飲食者用熟地90克,取其滋腎水涵肝木,3劑血壓降、胃口開,隨之膩苔剝脫而轉危為安。但脾胃陰虛者不可用熟地,用之則膩膈礙食,看來對古人之論也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究善,不可人云亦云也。 二、人體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體系,醫生診治疾病也是世界上最復雜最難的工作,所以醫生的診病經驗是非常珍貴的,科學技術再發展也取代不了醫生診病的實際經驗,而且醫生診病過程中關注患者的精神和情感,治病藥開對了,病人缺乏信任感療效往往要打折扣,好醫生的人格魅力和舉止也是良藥,醫生的“話療”有時勝過藥物。醫藥作用的發揮要在調動患者抗病積極性上,醫生的經驗離不開日積月累,古人的經驗需要后人傳承和體悟,并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中醫靠望、聞、問、切診斷疾病,西醫靠輔助檢查的依賴度越高,過度治療的悲劇越來越不可避免,醫生成了機器檢查設備的奴隸,患者和家屬成了輔助檢查的信賴者,醫生積累的臨床經驗會越來越少,離開檢查就看不了病。所以習醫之后學者,一定要在中醫“四診”上下功夫,要知道“望而知之”勝過一切輔助檢查。所謂經驗,就是見多識廣,這就是老中醫專家存在的價值。中醫人永遠不要丟掉“自力更生和獨立自主”的陣地呵! 三、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認為:“學習中醫,個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個人的信仰,個人的實踐,個人的努力方向是決定因素?!?/p> 四、上海長海中醫院研制的“四生湯”由生黃芪、生地黃、生白術、生苡米組成。其功為滋陰補腎,清熱生津,健脾益氣。本方為腫瘤放療過程中調理方。對腫瘤放療患者伴見疲乏無力、食欲減退、口干舌燥、口腔潰瘍、頭發脫落等臨床癥狀有減輕和緩解作用。四藥有抗腫瘤作用,配合食用蜂蜜、麥冬、百合、銀耳、山藥、梨等生津益氣之品更好。 五、產后哺乳期缺乳者可給予補氣養血化瘀疏肝法治之??捎孟路剑?strong>黨參10g太子參10g黃芪20g當歸10g麥冬10g天花粉10g坤草10g炒王不留行10g桔梗6g地龍20g柴胡6g白芷6g,水煎服,日一劑。連用20劑。 六、治氣機升降失常所致便秘可從理氣、健脾、化濕、消滯入手恢復脾升、胃降、肝達功能,從而改善胃腸運動功能。臨證可用炒卜子20g枳殼15g黨參10g炒白術10g炒蒼術6g白蔻10g神曲15g治之。 七、臨證治竇性心動過緩可用升陷湯合桂枝甘草湯,有良效。該方除有效提高心率外,尚可明顯改善胸悶、心悸、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對心功能有調理作用。 八、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每天食用50g早餐食用為佳,有降脂通便之功。本品為便秘患者最佳食品。 九、生石膏臨證退熱效果可靠。臨床研究證實,生石膏煎服能抑制發熱時過分興奮的體溫調節中樞,因而退熱作用顯著。 十、流感治療,初期用藥注意,表里雙解,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為治則。應用中醫自擬方《抗流感六藥》 方治之常收奇效,效果優于輸液。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李乘日10條臨床用藥經驗文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