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說的農村喪事辦理中的一些講究。當然,可能各地在這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異,但大都差別不大。下面我就這句俗語的意思和說法談談我的理解。 一、入土不拜客 入土不拜客。它的意思是:如果家里辦白事、喪事,逝者入土后,一般在農村要等三個月,這期間是不能到親朋好友家拜訪吃飯的。 原因大家都知道,家里親人剛去逝,入土為安,家人還沒有從悲傷中完全走出來,這時候就外出去拜親訪友吃飯,恐怕會讓外人都覺得是對已故親人的不尊。 同時,你在行孝期,應該是內心對親人離去還在悲傷中,大家也都理解,如果你高高興興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吃喝,看不出有什么悲傷,會讓認為你是一個不孝之人。 所以,傳統的孝道還是要遵守的,我們常說,“死者為大”,為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尊敬,在親人剛入土后。沒有特別重要的事,還是盡量呆在家守孝,不要著急外出拜客,更不能大吃大喝。按民間風俗,一般三個月后,才可以外出拜客。當然,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 二、熱孝不登門 熱孝不登門。說的是正在戴孝的孝子,守孝期間最好不要外出訪親拜友。雖然自己覺得沒有什么事,但還是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熱孝”一是指正穿著喪服的孝子們,就是正在守孝期,二是指一些重孝在身的孝子們。有的地方,父母去逝后,兒女就要重孝,披麻戴孝,有的守孝時間也長,這要放在古代,守孝時間更長。 孝子們在重孝期間,最好不要去別人家,因為,有的人對這事是很忌諱的,你一身孝衣登人家的門,在他們看來是非常晦氣的,不吉利的。 所以,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去別人家,沒有特別的事非辦不可的話,一定要等孝期過了,自己脫下孝服了才去,當然,現在就簡單多了,通訊這么發達,真有事,打個電話,發個微信也可以,但熱孝期最好不要去登門拜訪。 從俗語分析中我們發現,在過去,古人還是很遵守規矩的,中國人很講究孝道,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即使現在,人們也還是在遵守著,雖然有的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核心內容沒有變,所以,這個俗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