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可以算是既幸運又不幸的人物。不幸的是,堂堂一國之君,卻被瓦剌俘虜,鬧了個大笑話,還差點毀掉大明。幸運的是,他在瓦剌沒吃什么苦頭,結果完好無損被接了回去,甚至最終還復了位。 在明英宗被俘虜之后,多虧有朱祁鈺坐鎮,于謙等大臣輔佐,才保住了明朝,擊退了瓦剌。原本瓦剌想利用明英宗,要挾朝廷討些好處,結果朱祁鈺根本不吃這一套。 瓦剌看要挾不成,想著留明英宗在手里也沒用,便主動求和,想讓明朝出些錢,就順水推舟把明英宗放了。但一來明朝不肯出錢,二來朱祁鈺根本不想迎回明英宗,所以雙方一直沒談妥。 后來朱祁鈺派了一個人去瓦剌,目的只是探查實情,并沒有叫他迎回明英宗。結果他在沒有圣旨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就將明英宗接了回去,讓朱祁鈺是哭笑不得。 ![]() 這個人,叫做楊善。 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楊善因為參與護城有功,從而得到提拔,不過也只是個九品芝麻官。雖然官小,但楊善的官職可以時常見到皇帝,加上他為人圓滑,善于雄辯,于是很快得到朱棣賞識。 到了明仁宗時期,楊善被提拔為鴻臚寺卿。明英宗即位后,楊善又升任為禮部左侍郎,兼管鴻臚寺。當時楊善的兒子犯了事,明英宗也沒有遷怒于他,還將他升官,可見明英宗對他的重視。 明英宗對楊善不薄,楊善自然也要擔君之憂。當明英宗被俘虜后,楊善便主動請求出使瓦剌。朱祁鈺同意他去,意在讓他查探一番,所以并沒有給他圣旨,以及金銀等任何賞賜物品。 可楊善去的目的,就是想接回明英宗。 ![]() 也先知道朝廷要派使者來,自然很高興,他以為這是朝廷答應了自己的條件,于是專門派了個機靈的人去迎接楊善。 兩人見面后,那位胡人特意問道,當時雙方交戰,為何明朝軍隊會敗得那么慘,這句話實則有諷刺大明軍隊之意。 楊善聽后,絲毫沒有生氣,只是平淡地說,明朝士兵過慣了太平的日子,而且當時皇帝只帶了護衛隨從,真正的大明正規軍,根本沒有參戰。之后,楊善還順道夸贊了一下,明朝現在的火炮、火槍已經有多么厲害。 緊接著,胡人又問楊善,既然明朝的武器已經這么厲害了,為什么不派上用場。楊善則說,只要雙方能夠和好,那么這些武器是永遠用不上的。胡人將楊善的話,如實告訴了也先,也先便決定,親自會會這位大明使臣。 ![]() 見到楊善后,也先說:“我們與明是多年好友,為何這次我們派出的使臣,卻被扣留下來。不僅如此,朝廷還要減少進貢的賞賜,這哪里是對待好友的態度?” 楊善則說:“您父親一代時,得到的賞賜也不過如此,可當時雙方仍然感情深厚。再說扣留使臣一事,完全是子虛烏有,有小人離間雙方。皇上留下使臣,只是想多加款待。” 見也先沒反駁,楊善接著說:“當初您托使臣送馬給中國的好友,結果信件被吳良誤收,他還上報了朝廷。您的好友害怕朝廷誤會,就假稱使臣不是你派來的,不能照往例賞賜,因此這次進馬的賞賜就少了。后來您朋友告訴使臣,說一切是吳良的計謀,于是您就殺了吳良。” 也先點了點頭說:“對。” ![]() 楊善又說:“您的使臣在廣東買鍋,原本一口鍋定價兩匹絹,可您的使臣只肯出一匹絹。商人不肯吃虧,便沒做使臣生意,這種小事皇上怎么會知道。如果我在瓦剌買馬,出價低而你們不肯賣,難道我也說這是您授意的嗎?” 也先聽到這里,無奈地笑了笑,說道:“對。” 楊善趕緊又說:“您說我們故意將一匹錦緞,剪成兩段給你們,這更是有人挑撥。其實這是使臣奴仆做的,真正完好的錦緞,全部都在他們自己的行李中,不信您一搜便知。” 也先急忙說:“對,對,我當然相信都御史說得都是實話,這一定都是小人作怪,有意離間雙方的關系。” ![]() 楊善見也先態度緩和,便趁機勸說也先撤兵,并且將明英宗放回去。也先則問明英宗回去后,是否還會繼續做皇帝。楊善說:“天位已定,誰再更換?” 這時也先身邊的一個大臣,看也先已經被楊善說動,急忙趕在前面問:“貴國要我們送還皇帝,有什么禮物答謝我們呢?” 楊善一沒有迎接明英宗的圣旨,二沒有帶任何賞賜的物品,但這個問題絲毫難不住他。他馬上向也先說道:“如果給了禮物,那世人不是會嘲笑您貪財嗎?如果空手送還太上皇,更能表現您的仁義之心。” 接著,楊善又恭維了也先一番,說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自古以來沒人能比得上。聽得也先是得意洋洋,笑得合不攏嘴。 就這樣,也先在款待了明英宗和楊善之后,就把明英宗放回去了。 ![]() 之后群臣稟告朱祁鈺,希望他能親自到宮門迎接明英宗,朱祁鈺心里是一萬個不愿意。明明只是叫楊善去查探一番,誰知他不費一兵一卒、一金一銀,就將明英宗接回來了。 在于謙等大臣的好說歹說下,朱祁鈺總算答應了去迎接明英宗。他拉著明英宗的手,安慰了半天,說皇兄在外受苦了之類的。實則在內心中,他卻想對楊善說:“誰讓你這么做的!”真是應了那句“臉上笑嘻嘻,心里哭唧唧”。 (參考文獻《國朝獻徵錄》《智囊全集·語智部·辯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