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明風華》有這樣一段劇情,就是明朝軍隊里面有一個老兵,一直和于謙討論軍情兵法,看上去也并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只是讓人覺得他經歷豐富,但是后來才終于發現,他原來竟然是潛伏在明軍當中的一個臥底馬哈木。那么馬哈木究竟是誰?歷史上真實的馬哈木是怎樣的? 瓦刺人綽羅斯·馬哈木(1376年—1416年)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承襲父職為瓦剌部首領。明成祖永樂初年,明朝多次派使臣去宣讀諭旨,并賜馬哈木等人文綺(華麗的絲織物)。永樂六年(1408年)冬天,馬哈木等派遣人來明朝貢馬,請求明朝冊封。永樂七年(1409年)夏天,明朝封馬哈木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從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蒙古丞相阿魯臺先后擁立鬼立赤、本雅失里、阿臺為蒙古可汗,自稱太師,專權擅政。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御駕親征擊破了本雅失里和阿魯臺的軍隊,馬哈木上書明成祖請求早日攻滅他們。永樂十年(1412年),馬哈木前去攻殺本雅失里。又上書明成祖說想要獻上元朝的傳國玉璽,害怕阿魯臺來攻打,請求明朝除去他。明成祖說:“瓦剌驕矣,然不足較。”賞賜了他們的使臣。 永樂十一年(1413年)冬天,馬哈木等擁兵逼近黃河,將要入犯,而揚言要攻打阿魯臺。開平守將上奏朝廷,明成祖下詔親征。明成祖麾下的安遠侯柳升、武安侯鄭亨等率鐵騎前去迎擊,大破敵軍,馬哈木等身逃走。永樂十三年(1415年)春,馬哈木貢馬謝罪,言辭非常恭順。明成祖說:“我們不要和瓦剌人一般見識。”所以接受了他們所獻之物,讓他們的使者去館驛歇息。 永樂十四年(1416年)春,在忽蘭忽失溫會戰兩年后,朱棣又萌生繼續打擊瓦剌的念頭,由此發起了一場覆蓋整個中國北方的大規模調兵、練兵、閱兵行動。六月,明廷收到并證實馬哈木意外死亡的消息,于是勅令邊將:“馬哈木已死,其眾潰散,故停北征”,取消了原定的軍事計劃。原來馬哈木與阿魯臺大戰后敗走。過了不久,馬哈木就死了。 永樂十六年(1418年)春天,海童和瓦剌的貢使一起來明朝朝貢。馬哈木的兒子綽羅斯·脫歡請求襲爵,明成祖封他為順寧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脫歡怕賢義王綽羅斯·太平和土爾扈特部落對明政府真正的忠順,于是在七月將賢義王太平殺害。土爾扈特部落隨即人馬潰散,安樂王把禿孛羅也在同年底被脫歡殺害。 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政府為了用土爾扈特部落鉗制脫歡,將太平之子綽羅斯·乃剌忽封為賢義王。為此,脫歡大為不滿,隨即派兵征服了土爾扈特部落,并讓土爾扈特部落作為他的附屬部落。當時明宣宗朱瞻基無意出兵,故而也聽之任之。 宣德九年(1434年),脫歡利用脫脫不花汗之名以土爾扈特部落的軍隊襲殺了妄圖恢復故元勢力的阿魯臺。正統二年(1437年),脫歡在利用土爾扈特部落打敗故元的大汗阿岱汗后,又接二連三地征服了衛拉特部的眾多部落,于是正式更名為土爾扈特部落,意思是護衛軍部落或常備軍部落,語意即最強大的部落。脫歡想把衛拉特蒙古組成一個整體,成立了大四衛拉特聯盟,但因脫歡不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后裔,要想成為全蒙古帝國的核心只能是夢想。蒙古文歷史文獻中都載有關于脫歡在統一蒙古各部后,企圖篡位的傳說:一天,脫歡騎著馬來到成吉思汗陵前,用劍劈其帳壁,出言不遜,說要取代成吉思汗,要做全蒙古的大汗。他的言行惹怒了掛在陵寢帳壁上撒袋中的弓箭,弓箭發出響聲,脫歡背上應聲出現了箭傷,口鼻流血。驚惶的人們看到撒袋中有一支箭還在顫動,箭頭上沾著鮮血。此后不久,脫歡就含恨死去。這顯然是一則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但也反映出了當時脫歡想做全蒙古大汗而又迫于蒙古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只有黃金家族后裔才能合法繼承蒙古大汗汗位的正統觀念的阻礙,最終也未能當上大汗的歷史事實。 正統五年(1440年),脫歡帶著遺憾去世了。他的兒子綽羅斯·也先繼承了他的地位,自稱太師淮王。每當去明朝入貢的時候,脫脫不花和也先主臣二人都派使者前去,明朝朝廷也下發兩份答謝的敕令,賞賜的東西十分厚重。按照先前的成例,瓦剌部也先的使臣不得超過五十人。因為也先想得到明朝朝廷更多的賞賜,一年之內瓦剌使臣增至兩千余人。明朝屢次下發敕令約束這種行為,也先都不拒不奉旨。而且瓦剌的使臣往來路上橫行不法,屢次燒殺劫掠,又挾制其他部落的和他一起劫掠,勒索中原地區的貴重難得的物件。稍微不滿足,就制造事端,明朝所賜的財物也是逐年增加。 就在此時,也先率軍攻破了哈密,捉拿了哈密的國王和太后,然后回到了瓦剌。自此,瓦剌開始稱雄西北,與明朝沖突加劇。除此之外,也先又和沙州、赤斤蒙古諸衛聯姻以加強實力。接著,他攻破兀良哈,威脅明朝的屬國朝鮮王朝。明朝的邊將知也先勢力迅速增加必然造成大禍,屢次向明英宗上書,明英宗僅僅是讓邊將仔細防御而已,沒有了其他的舉措。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分幾路大舉入侵明朝。也先動用16萬人以上的部隊,明朝參將吳浩戰死于貓兒莊,戰報飛至北京。然而明長城于此時尚未完成,并且御駕親征蒙古在明宣宗朱瞻基前幾乎成為明朝的慣例,而且明英宗朱祁鎮平日里對宦官王振言聽計從,王振不顧王直等朝臣反對,鼓勵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七月,明英宗朱祁鎮命皇弟郕王朱祁鈺留守,朱祁鎮率軍20萬親征,于是就有了土木堡之變。 |
|
來自: 老駱駝4753 > 《文學-歷-記實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