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天人解---精神化生 【原文】肝血溫升,升而不已,溫化為熱,則生心火;肺氣清降,降而不已,清化為寒,則生腎水。水之寒者,六府之悉(副詞;全都)凝也,陰極則陽生,故純陰之中,又含陽氣;火之熱者,六府之盡發也,陽極則陰生,故純陽之中,又胎陰氣。陰中有陽,則水溫而精盈;陽中有陰,則氣清而神旺。(文本有異,中醫社本兩處皆為六府,內經網本前一處為五藏。五藏之氣升降陰陽溫熱涼寒四氣,且肝血肺氣心火腎水交雜。六府在這一氣周流中起什么作用?受什么影響?此處僅談了受影響處,即寒而悉凝,熱而盡發) 【譯文】肝血溫和向上升,當升發持續的時候,溫和之氣便化炎熱生出心火;肺氣清涼向下降,當沉降不止的時候,清涼之氣便化為寒冷生出腎水。水性為寒,五臟之氣全凝聚在此處時,就會陰極生陽,這就是純陰之中有生發陽氣的緣故。火性屬熱,六腑之氣盡發散到外面時,就會陽極生陰,這就是純陽之中有孕育陰氣的道理。陰中有陽,可以使水溫暖而精氣充盈,陽中有陰,可以使氣清謐而神氣旺盛。(水暖精足,氣定神旺) 【原文】神發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現其陽魂;精藏于腎,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結其陰魄。《素問》: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陽魂、陰魄) 【譯文】神氣生發在于心,但初在肝的時候神氣還不夠旺盛,表現出來的氣被稱為魂;精氣蘊藏在腎中,當初在肺的時候精氣不足,聯結出來的氣被稱為魄。所以《素問》有說,跟隨神氣交往的是魂,與精氣進出的叫做魄。(氣→魂→神←魄←精) 【原文】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陽氣全升,則魂變而為神。魂者,神之初氣,故隨神而往來。陰氣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陰氣全降,則魄變而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譯文】具體地說,是當陽氣初升還沒有形成神氣的時候,先化生為魂,陽氣完全上升,魂才變成神氣。魂是神的初氣,所以跟隨神氣來往。陰氣剛降還沒有形成精氣的時候,先化生為魄,陰氣完全降斂,魄就變成精氣。魄是精氣的開始,所以跟隨精氣出入。(魂: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 以下是搜集的版本2(原文+翻譯),奉獻大家 【原文】肝血溫升,升而不已,溫化為熱,則生心火,肺氣清降,降而不已,清化為寒,則生腎水。水之寒者,五臟之悉凝也,陰極則陽生,故純陰之中,又含陽氣;火之熱者,六腑之盡發也,陽極則陰生,故純陽之中,又胎陰氣。陰中有陽,故水溫而精盈,陽中有陰,則氣清而神旺。 【翻譯】肝血溫暖向上升,升騰不止,溫暖之氣化為炎熱之氣生出心火,肺氣清涼向下降,降斂不止,清涼之氣化為寒冷之氣生出腎水。水非常寒冷,五臟都凝聚在一起,陰到了極點則生陽氣,所以純陰之中有生發的陽氣;火非常炎熱,六腑都發散到外面,陽到了極限則生陰,所以純陽之中又孕育著降斂的陰氣。陰中有陽氣,那么水溫暖而精氣盈滿,陽中有陰,那么氣清爽而精神旺盛。 {解讀}張仲景把經絡與氣化有機地進行了結合,他在《傷寒例》中,一字不漏地引用了《陰陽大論》。 【原文】神發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現其陽魂,精藏于腎,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結其陰魄。《素問》: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陽氣全升,則魂變而為神。魂者,神之初氣,故隨神而往來。陰氣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陰氣全降,則魄變而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翻譯】精神從心發出,當在肝的時候,神氣未旺,但已經出現陽魂;精氣蘊藏在腎,當在肺的時候,精氣未滿,而先凝結為陰魄。《素問》說,跟隨神氣交往的是魂,與精氣進出的叫做魄。陽氣剛開始升還沒有化成神氣的時候先化為魂,陽氣完全上升,魂就變成神氣。魂是神氣剛生出來的氣,所以跟隨神氣來往。陰氣剛降還沒有化成精氣的時候先生出魄,陰氣完全降斂,魄就變成精氣。魄是精氣的開始,所以跟隨精氣出入。 {解讀}魂: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