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路位于普陀區東南部。東起昌化路,西至吳淞江東岸。長1108米,寬11.5~12.5米,車行道寬8.5~9.0米。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工部局地圖上已標有此路,以湖北宜昌命名。沿路為住宅,有工廠。 建國初期,在潭家渡建造長50米、寬4米的7孔人行木橋,橋名歸化路橋,后改名為昌化路橋。1974年,昌化路橋改建成長48.98米、寬13.7米的鋼筋混凝土中承式肋拱橋,車行道8.6米,兩側人行道各為1.5米。2000年再次拆舊建新,為使新橋能與建成后的新住宅小區景觀相匹配,新昌化路橋在人行道板、燈光照明以及色彩上將采用新型材料,成為蘇州河上獨特的景觀橋梁。主橋長49米,橋面寬24米,其中車行道為16米,兩側各為4米寬的人行道。2001年9月建成通車。 夢清園利用蘇州河的一個大拐彎、三面臨水,占地面積8.6公頃。2004年7月建成開園,2005年6月蘇州河夢清館開館。是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之一。蘇州河在整治前污染嚴重,河水發黑發臭,兩岸環境臟亂。上海市政府在位于蘇州河曾經污染最嚴重的宜昌路段,動遷了居民754戶,搬遷了上海啤酒廠等18家企業,投資5億多人民幣而建成的。它是蘇州河整治中集園林綠化、科普教育場館、水環境整治工程措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項目。集中體現了上海“以人為本”建設生態城市的科學發展觀。 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筑名單
建于1912年的第一座上海啤酒廠(即斯堪脫維亞啤酒廠)原址就在現今夢清園內。該廠房是1932年請上海當時最有名的設計師鄔達克設計,廠房融進了鄔達克獨特的構思,充分體現了其設計風格。那時,蘇州河水清澈甘甜,挪威人便在河畔建造起了斯堪脫維亞啤酒廠,水源取自蘇州河,以此啤酒口感清冽,銷路很廣。 宜昌路130號夢清館上海蘇州河展示中心2號樓 原上海啤酒廠灌裝車間,諾大的生產廠房,居然整個結構采用的無梁樓板。這種現代沒有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理所當然被保留下來。灌裝樓改造成展示蘇州河歷史和整治成效的夢清館,釀造樓改造成會所,歷史建筑內部結構所有調整,外觀基本保持原貌。上海啤酒廠舊址1999年公布為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筑。 現址1933—1934年建造,1935年建成投產,是匈牙利著名設計師鄔達克在上海設計的兩個大型工業建筑之一,由利源和營造廠承建。 20世紀20年代后期,閘北一帶工廠林立,商業亦漸繁盛,交通驟增。戈登路(今江寧路)底蘇州河北岸的中央造幣廠,因水上運輸不便,屢請架橋。上海市工務局于民國18年就近建5孔木橋,名造幣廠橋,俗稱洋鈿(銀元)廠橋。后因年久失修,木橋朽損,車輛經過,橋身搖動。民國38年4月,在老橋西首約20米處重建木質排架簡支梁橋,全長50.62米,寬5.49米,梁底標高7.08米,限制載重H-8噸,改名江寧路橋。翌年拆除舊橋。因木橋無人行道,人車混雜難以保證安全。1953年,在木橋一側加寬2.13米作人行道,并進行加固修理。木質結構終究不能適應日益繁忙的交通運輸需要。 1968年,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等設計,上海市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建造鋼筋混凝土橋梁。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樁基礎重力式橋臺,鋼筋混凝土樁基礎立柱式橋墩;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工形梁。正橋3孔,跨徑組合16.1+36.1+16.1米。全橋25孔,引橋南跨西蘇州路和宜昌路,北跨光復西路。梁底標高7.13米。1969年4月竣工后,拆去木橋。江寧路橋始建于1968年,南連江寧路,北接光復西路,已運行40余年。江寧路橋于2002年經檢測被認定為危橋以來,考慮到其在周邊區域交通中的重要作用,為確保橋梁的運行安全,在各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市政部門每年對其進行加固維修,2012年4月開始新橋建設,2012年12月恢復交通。 宜昌路救火會大樓舊址,宜昌路216號,俗稱宜昌路消防隊,1932年日商集資,公共租界工部局建造。大樓由兼作辦公、住宿和車庫用的四層大樓(后局部加蓋為六層)和火警瞭望塔兩部分構成,占地約1800平方米,建筑面積3130平方米,均為鋼混結構。 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筑名單
鎮坪路橋位于江寧路橋和武寧路橋之間,于2007年開始興建。建成后主要解決了普陀區與靜安區的過河交通壓力,同時也增加了市中心西部地區蘇州河的橋梁密度。鎮坪路橋全長660米,其中橋梁長度200米,共分5跨,主跨47米,一跨過河。橋寬25.6米,設雙向4車道。南北引橋東側各設置一座人行梯道。橋型為梁橋 。2009年8月1日起,鎮坪路橋迎來了首批公交線路過橋。 江蘇藥水廠舊址,位于在建的鎮坪路橋西南堍,宜昌路550號原同濟大學二附中校園內。江蘇藥水廠1874年由英商美查開辦,是上海第一家化工企業,1907年開始遷至現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占領,戰后由英商收回,1954年改地方國營,1963年關閉,結束了其90年的歷史。現已改造的滬上著名棚戶區藥水弄就是因附近的江蘇藥水廠而命名的。現江蘇藥水廠舊址僅剩原先作為辦公之用的二層磚木結構洋房一幢。該洋樓坐北朝南臨河而建,面闊5間,設有寬闊的門廊,飾多立克柱,青瓦坡頂,紅色清水磚外墻,故有小紅樓之稱。屋面曾有煙囪數根,現已不存,門廊亦有所改動,建筑東側因建設鎮坪路橋拆除一間,但基本保持原有歷史風貌。江蘇藥水廠舊址2009年6月公布為第二批普陀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
|
來自: 高參88 > 《武定路澳門路南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