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姜附子湯 【原文】 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作者】張仲景 【來源】《傷寒》 【傷寒】 1、下之后,復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撸苟察o,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劑量】 1、附子、干姜等量用就行,一般情況干姜 9 克,附子也用 9 克就行。 2、在很嚴重的救逆情況下,干姜要大劑用,甚至到30克。 【組成】 姜 附子 【時機】 1、臟器沉衰,不足以克服疾病了,人就要死了。 2、陰癥煩躁,沒有急迫的癥狀(比如下利清谷)。有急迫的癥狀就要甘草,即四逆湯。 【方解】 1、附子振腎陽,尤其生附子,加強心臟到腎臟的陽; 2、干姜增加脾陽、去胃寒和肺寒。 【應用集錦】 1、凍瘡:先服當歸四逆湯,然后涂上干姜附子湯(附子散)。 【比較集錦】 1、
2、臍以下寒氣,腎著湯;祛除從心下至臍上中焦冷氣者,應于姜附湯中加茯苓。(姜附湯之方 大附子(一枚切四塊)生姜(十枚)上二味,以水一盞,煎取七分,溫服之。對冷癉寒熱往來、頭痛身痛、吐痰,或汗多而渴,或自利煩躁者,用之有奇效。) 【名家論述】 1、干姜附子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內(nèi)經(jīng)】:晝是氣、夜是血,晝是陽、夜是陰。如果一個人晚上很好,白天有問題的時候, 一定是陽不足。如果一個人白天很好,晚上有問題的時候,一定是陰不足,所以利用病人的晝夜好壞,來斷他是陽不足還是陰不足。 下之后,復發(fā)汗。這病人被攻下了后又發(fā)表,造成病人晝?nèi)諢┰瓴坏妹撸褪顷柼摿耍柼摿艘院筇摕峋屯吓埽蠜_沖到頭部,沖到胸部,沖到頭部就是不能睡覺,沖到胸部就煩躁,夜而安靜,到了晚上又很好,不嘔,代表腸胃沒有問題,不渴,津液也沒有喪失掉,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就是陽虛掉了而已,干姜附子湯主之,干姜是壯脾陽的,附子是壯腎陽與心陽的,陽不足補陽就好了,不需要用炙甘草來補津液。所以這條辨是完全的陽虛證,陰完全正常沒有問題,所以藥不必多用。 陰虛者,當救陰。陰陽兩虛者當陰陽兩救之。祇有陽虛、則當救其陽,救陽急不宜緩,以陽主生化,無陽則不化,各組織機能有立絕之危,故本條以「四逆湯」去「甘草」之緩,但取「姜附」之迅烈以救之。 尤在涇曰:「大法晝靜夜劇,病在腎陰;夜靜晝劇, 病在胃陽。」所以氣喘病人如果白天很好,晚上發(fā)病,就是陰不足。 【三因方】曰:「干姜附子湯」治中寒,卒然昏倒,或吐逆涎沫,狀如中風,手攣搐,口噤,四肢厥逆,或腹燥熱。這時候牙關繃得很緊,用灌的,所以用在急救救逆的時候。 【圣濟總録】曰:「附子散」治小兒凍足爛瘡,以「附子」二枚,「干姜」二兩,搗羅為散,入綿中,如裝襪;若有瘡腰,即以臘月豬脂涂之。就是用干姜和附子,把它磨成粉以后,把它敷在小孩的腳瘡旁,用外敷的。內(nèi)服用的是當歸四逆湯。 真正救逆時,干姜會用到一兩,陽虛的程度還可以,胖子三錢,中等身材二錢,小孩二錢。在救逆時,人已昏迷,大劑煮濃一些下去,只會吃一些。生附子二錢用棉布包好煮,避免纖維刺激到喉嚨;去了皮就不用包裹。生附溫心陽、補命門火;腎藏陽不夠用炮附子。生附溫心陽后,心搏動的力量會加強,麻黃會使心臟搏動的速度加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