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討名經 驅白虎經 祭土神經 古夷人認為農歷二月的第一個日干屬“丑”日是“地”出生的日子,所以自彝族先祖們就流傳下來每年農歷二月份的第一個丑日里定為祭土神日。 到了每年的這一天,彝族畢摩們都會組織人們舉行祭土神儀式,祈求保佑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谷豐登,若在今年里誕下兒子必送一頭豬給土神,若誕下的是女兒需送一篩豆腐給土神,祭祀結束后,畢摩們會為前來參加祈福的老少們喊魂歸家,保身體健康,同時以防邪氣侵擾,因為彝人畢摩們認為人有三個靈魂,若落下其中一個魂就意為著疾病,更嚴重的就會丟了性命。 祭山神經 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十二地支每天有一個神靈值日,八干四維二十四山來確定天地的自然規律。 傳說,天 是在“子”日里生,地 是在“丑”日里生,所以在十二地支中以“子”排第一,“丑”排第二,即子、丑、寅、卯……,在《山神經》里彝族祭祀里燒香燒三柱,一注祭天,二柱祭地,三注祭樹之說。 谷糧、肉品、酒水也對應著三注香,因此也體現了彝人自古崇拜自然,萬物有靈,一直都是彝人總結生活經驗和約束人類的理規。 所以自古夷人祖輩們就留傳下來每年的第一個“子”日里定為祭山神之日,每年的這日里彝族畢摩們就會組織全村老少進行祭山神的祭祀活動,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富貴平安。 祭龍經 相傳遠古的時代,沒有天沒有地,沒有山河紅綠,沒有日月星辰,沒有萬物生靈,晝夜宇混濁一片,俄龍倮也嫫(龍)神,造地三千年,造天四千年,晝夜不停息,造天地七千年,死去那一天最后四腳化四方,雙眼化日月,牙齒化星辰,呼氣化云霧,眼淚化風雨,腸肚化江河,耳朵化天神,臉頰化石巖,肚子化大海,血肉化虎豹獐鹿,毛發化綠草,胡須化谷糧。 祭龍就是古夷人建立在對宇宙構想之上,他們認為整個宇宙分為三層:天、地、人,也即是天界,地界,水界,相應地各個階層都有神靈統轄,龍神執掌著人世間福祿兇災,子孫安康幸福和人間豐收歡樂,這是最初夷人對神靈既敬畏。 祭龍節:因地域等原因,各地舉行日期不盡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二,彝族祭龍 ,就是祭水(龍)神,在南部方言區彝人眼里,龍神是萬物神的象征。 娶嫁經 相傳先祖阿普篤慕橫眼這一代人定下理規《世間道理書》。 男女青年相識和相戀后,雙方都情投意合,稱心如意,男方父母就請畢摩選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為他們舉行婚禮。 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婚配及婚期根據雙方出生年月的屬相選定,如 三合、三邪、沖殺、忌日,根據十二地支、十二進星、二十八星宿……,這一系列占仆都是畢摩在完成,充分體現古夷人“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義和進取精神。 婚禮一般都在每年的農歷十一月以后到次年二月這段秋收后的黃金季節舉行,娶嫁分為三個部分,其內容涵蓋了仁義道德、讀書習禮、忠君守法、尊老愛幼等豐富的教育及哲學思想,最后畢摩叫魂祝福每一個人,同時祝新人百年好合,永結同心。 泉水討名經 古彝人認為整個宇宙分為三層:即是天界,地界,水界,相應地各個階層都有神靈統轄,掌管著世間萬物,同時,彝族祭祀文化注重命理,命理的第一前提是命宮位。 命宮是每個人的命運根基,規則是以十二生肖與四面四方(東、西、北、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掛鉤,即以子女出生年的生肖,配以母親當年歲宮所在的方位來取名,此方位也就是所生子女的命宮,小孩求名是借著神靈之 驅白虎經 源于夷人“虎妻”傳說,相傳遠古的時代,迎親路上席間午飯,新娘內急出恭,山谷里四處不見人影,唯有一直白虎跟隨來,丟了新娘閨房卻盤坐一只白虎,人們便知道了新娘化作老虎。 現在彝族有傳統習俗在婚禮舉行前幾天,姑娘要減飯減水,臨出嫁前更是不準吃喝,出嫁前幾天,娘家煮一些雞蛋給姑娘吃,這種'新娘子餓食餓水'的習俗同時也為了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認為那樣是不吉利的。 驅白虎是彝族民間自古撞邪的說法,是指人在途中碰到了不干凈的東西,從而導致生病等現象發生,期望自己能避邪氣,遠小人,好運常伴。 ![]() (歡迎將身邊的彝人動態轉發、分享給廣大同胞們) 圖文:李紹峰 來源:萊國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