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符 “生死符”是《天龍八部》中天山童姥的獨門武功。用她自已的話說:“這生死符一發作,一日厲害一日,奇癢劇痛遞加九九八十一日,然后逐步減退,八十一日之后,又再遞增,如此周而復始,永無休止。”當真是霸道無比。小和尚作為天山童姥的親傳弟子,亦是反復練習多日,才學會生死符的化解之法。 “生死符”之所以中之易,而解之難,全在于陰陽二氣和所中穴位。 “在這片薄冰之上,如何附著陽剛內力,又如何附著陰柔內力,又如何附以三分陽、七分陰,或者是六分陰、四分陽,雖只陰陽二氣,但先后之序既異,多寡之數又復不同,隨心所欲,變化萬千。”——天山童姥語錄 化解之時,就必須與所種“生死符”的陰陽二氣之先后多寡一一相符。否則“稍有差池,不是立刻氣窒身亡,便是全身癱瘓。” 這樣一門歹毒的暗器,就算虛竹化解起來,也是頗費心力。所以在靈鷲峰為諸豪俠化解生死符的時候,雖然“虛竹真力充沛,縱使連拔十余人,也不會疲累,可是童姥在每人身上所種生死符的部位各不相同,虛竹細思拔除之法,卻頗感煩難。他于經脈、穴道之學所知極淺,又不敢隨便動手,若有差失,不免使受治者反蒙毒害。到得午間,竟只治了四人。” 為什么虛竹撥除生死符如此之累呢?從金老先生的描寫,我們不難看出,難點主要有兩個: 穴位、陰陽。 兩個難點的組合就如此麻煩。虛竹先生,你可知有一件事情需要解決四個難點的組合? 諸位看官卻道難是不難? 你只知道“生死符”難解,它比“生死符”麻煩一百倍! 這件事情,就是中醫的辨證論治。 在中醫辨證體系,最簡潔的當屬“八綱辨證”了。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中說:“病有總要,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則辨證之法亦不出此。” 這八綱實際上反映的就是總綱(陰陽)、病位(表里)、正氣(虛實)、邪氣(寒熱)四對關系。這四對關系分析對了,自然可以對癥下藥;若是辨錯了,難免“受治者反蒙毒害。”所以,八綱正是診疾治病的最要緊處。 可是,撥除生死符,只要解決兩個難點,就如此大費思量,現在辨治論證居然要解決四個難點,這卻如何是好。醫生們在看病的時候豈不是大大的麻煩? 況且,實際臨證之時,寒熱有真假,虛實有兼挾,表里有傳變,陰陽有極變;論寒熱,則病為何邪所傷?言虛實,則病在何臟氣血?辨表里,則六經各自不同;別陰陽,則四時寒熱亦有顧忌。想來一名醫生看將下來,到得午間,未必治得了“四人”。 所以別再抱怨中醫看病太慢了,詳辨八綱,實非易事。數分鐘診一病人,已經是費盡心力,竭其所能了。想想虛竹大爺的速度吧。 那么,為什么有些中醫亦可以日診百人呢?(那些察色按脈都沒有的偽中醫不算!) 那是因為,前面的分析畢竟沒有考慮虛竹本人的因素。他初學“生死符”的撥除法門不久,實習機會也很有限,只在自已身上實驗過“天山六陽掌”的六種心法,加之“他于經脈、穴道之學所知極淺”,運用起來自然難以得心應手。若是他的師侄神醫薛慕華能有他這份內力,能習得“天山六陽掌”的法門,一上午解他三五十人,又有何難?說不定研習“生死符”種種特性后,再創一門化解之法,也未可知。 可見,辨證雖難,只要癡心鉆研,勤加練習,總是可以掌握、提高的。于醫者,當努力提高辨治水平,做到既好且快;于病者,卻需如眾豪杰一般,只在石室外耐心等待,不要有焦躁之心。畢竟,明辨八綱,細審陰陽,為的還是給眾人解除病痛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