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歸為血家必用之藥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清·徐靈胎):“當歸為血家必用之藥”。指的是與“血”有關的疾病都要用到當歸。
2.以當歸為主藥的“四物湯”,是治血之總劑
《本草從新·當歸》(清·吳儀洛)中說:“當歸為君,白芍為臣,地黃為佐,川芎為使,名四物湯,治血之總劑;血虛佐以人參黃芪,血熱佐以條芩梔連。”
3.當歸為補血圣藥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清·徐靈胎)中說:“當歸辛香而潤,香則走脾,潤則補血,故能透入中焦榮氣之分,而為補榮之圣藥。”
例: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金·李東垣),用治血虛引起的虛熱證。
組成:當歸二錢,黃芪一兩,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內外傷辨惑論·卷中》:“治肌熱,燥熱,口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此病得之于饑困勞役。”
4. 當歸用治女性月經、胎、產諸疾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物湯:“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后乘虛,風寒內搏,惡露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5.當歸止痛
用治女性懷孕腹痛及一切腹部疼痛。
例:當歸芍藥散(方見《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
組成: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白術、澤瀉,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婦人懷娠,腹中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6. 當歸用于養胎
例:當歸散(方見《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
組成:當歸 黃芩 芍藥 芎窮各一斤 白術半斤。右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后百病悉主之。”
按:方中黃芩有清熱安胎的功效,白術能健脾安胎,而當歸養血活血,現代認為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臍帶對胎兒的血液供應。治胎漏之補中益氣湯、泰山磐石散均用到當歸。
7.當歸用于產后惡露不凈
例:生化湯(方見《傅青主女科》清·傅山著)
藥物組成: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傅青主女科·卷上》產后血塊:“此癥勿拘古文,妄用蘇木、蓬、棱,以輕人命。其一應散血方、破血藥,俱禁用。雖山楂性緩,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湯系血塊圣藥也。”
按:所謂“舊血不去,新血不生”,生化湯消除血塊后不僅促進子宮復舊,而且可盡快糾正女性生產時因失血引起的貧血。
8.當歸用于產后體虛的調養
例1:當歸生姜羊肉湯(方見《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用于產后虛性腹痛及寒疝腹痛。
組成:當歸三兩 生姜五兩 羊肉一斤
《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產后腹中疼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例2:內補當歸建中湯(方見《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
藥物組成: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于火上暖令飴消。
《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飲。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
9.當歸用治跌打損傷
四物湯(此方最早見于《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唐·藺道人著)
組成:見前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篇中說:“四物湯,凡傷重腸內有瘀血者用此。”
10.當歸能止血
例1:赤小豆當歸散(方見《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用于痔瘡、肛裂出血。
組成: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當歸三兩,右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金匱要略·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說:“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例2:歸脾湯(方出自《正體類要》明·薛己著),用治氣不攝血引起的貧血,及氣血兩虛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病證。
組成:白術 當歸 白茯苓 黃芪 (炒) 龍眼肉 遠志 酸棗仁(炒,各一錢) 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人參(一錢)
《正體類要·歸脾湯》:“治跌撲等癥,氣血損傷,或思慮傷脾,血虛火動,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臥,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大便不調,或血上下妄行,其功甚捷。”
例3:加減當歸補血湯(《傅青方女科》清·傅山),用治血崩證
組成:當歸(一兩,酒洗)黃芪(一兩,生用) 三七根末(三錢)桑葉(十四片)水煎服。二劑而血少止,四劑不再發。
《傅青方女科·年老血崩》:“婦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癥亦與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為老婦之虛耳,誰知是不慎房幃之故乎!方用加減當歸補血湯。”
11.當歸用治手腳涼
手腳涼謂之四逆,有陽虛而致者,治以四逆湯類方;有陽郁而致者,治以四逆散;也有血虛引起者,女性以有月經的關系,多見之,治以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方見《傷寒論》東漢·張仲景)
組成: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大棗二十五個 通草二兩 甘草二兩(炙),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論》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12.當歸通大便
《本草備要》當歸:補血、潤燥、滑腸。
《醫學心悟·大便不通》:“若老弱人精血不足,新產婦人氣血干枯,以致腸胃不潤,此虛閉也,四物湯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蓯蓉、枸杞、人乳之類以潤之”
另《景岳全書》(明·張景岳)有通便方“濟川煎”
濟川煎: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補之劑也,最妙最妙。
當歸(三、五錢) 牛膝(二錢) 肉蓯蓉(酒洗去咸,二、三錢) 澤瀉(一錢半) 升麻(五、七分或一錢) 枳殼(一錢,虛甚者不必用)水一鐘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氣虛者,但加人參無礙;如有火,加黃芩;如腎虛,加熟地。
13.當歸養血祛風
《證類本草》(宋·唐慎微)引:“日華子云(當歸)∶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血虛可以生風,致蕁麻疹、各種皮炎、痤瘡、斑禿等疾,當歸為養血祛風之主藥。
14.當歸止咳嗽
《神農本草經》當歸:“味甘溫。主咳逆上氣。”
例:蘇子降氣湯(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紫蘇子、半夏、當歸、甘草、前胡、厚樸、肉桂,生姜、大棗、紫蘇葉。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 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滯不通,妨飲食。”
曾以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加當歸20克,治愈一慢性咳嗽患者,病歷5年余,表現為每次行經就要咳嗽,且經量少,知與血虛有關,服藥3個月經周期后,后行經不再作咳。
15.經后調養——當歸紅棗雞蛋湯
曾聽一中醫大家講課,推薦女性經后調養方
組成:當歸10~15克,紅棗5枚(掰),雞蛋1-2個。
用法:當歸紗布包,與紅棗同煎20分鐘,取出當歸,打入雞蛋,蛋熟后喝湯、食棗和蛋,經后服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