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當湯 【原文】 水蛭三十個熬?虻蟲三十個去?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按:此乃峻方,用時務求辯證準確。 【作者】 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傷寒金匱】 1、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鞭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 2、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鞭,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3、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4、病人無表里證,脈浮數者,雖發熱六七日至七八日,勿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 5、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劑量】 1、水蛭、虻蟲三十個,大約三錢左右,桃仁二錢,大黃三錢;如果用地黃,用一兩,地黃是補虛的,用五錢就補不到了;用五碗水下去煮三碗,喝了第一碗,沒有下再喝,「下』就是拉血,不要緊張,腹中的小孩不會傷到。 【組成】 大黃 水蛭 桃仁 虻蟲 【時機】 使用抵擋湯的條件: 1、小便一定是利的,說明病不在氣分。如果小便不利,就可能是大黃甘遂湯,水和血并結在子宮; 2、大便黑,說明有瘀血; 3、病人發狂、善忘; 4、少腹鞭滿、結痛; 5、觸診時三陰交會有壓痛點,舌苔有齒痕,渴不欲飲。 【加減】 1、如果病人大便正常,就不要用大黃;病人如果身體很虛弱,己經奄奄一息了,這時候把大黃改成地黃,去補病人的血。 【禁忌】 此方施于果系腑分有瘀血則宜,蓄血則謬;干血則宜,血枯則謬 【應用集錦】 1、血證的第一個方子時桃核承氣湯:小便不利,膀胱里有淤血,用桃核承氣湯。第二個就是抵當湯,用于小便自利時。抵當湯證一般是腹腔里或子宮里有淤血、腫瘤(便黑、善忘、渴不欲飲)。藥力很峻; 2、婦人子宮里有腫塊、腫瘤,男人腹腔血結住(被踢到),抵當湯后血從大便出來; 3、孕婦子宮里有腫塊時,壓著小孩長不大,用抵當湯消腫塊,小孩就可以成長了; 4、病人干血癆時(小腿上有肌膚甲錯),月經來痛,小腹脹滿(摸上去又是軟軟的)。 5、(1)小腹痛得很急、摸上去硬硬的、小便快利,抵當湯;這是病在表、比較淺。 (2)腹部摸起來軟軟的,當時病人覺得痛得難過,也是瘀血,抵當丸。這是病比較深,痛起來不是很急,用丸劑更好。 6、干血癆,肌膚甲錯,瘀血干掉在腹腔里,皮膚像蛇皮一樣,女孩子到冬天腿和腹部蛻皮,夏天就好了。抵當湯中去大黃加地黃。 7、龜背以病兒中指中節為尺寸量之,于第三椎骨節兩傍各寸半,第七椎兩傍各寸半,灸數十口。或取龜尿涂曲骨上亦可。龜胸,于肩上按摩徹灸,小兒尤可。 隔五、七日,以大陷胸丸下之,小兒用紫園滅毒丸下之亦可。 8、(1)溫經湯是血虛的時候用的, (2)血實(淤血)的時候: A、抵當湯證,淤血凝結不動, B、土瓜根散證未凝結也。故治帶下,及經水不利或膈月一次,陰頹腫,白帶等證。 9、(1)桂枝茯苓丸:下腹部有瘀血(血滯、血塞、郁血、凝滯),或有氣之串擾和神經癥狀者,婦科瘀血; (2)桃核承氣湯:瘀血,上沖和足冷顯著,其人性急如狂,膀胱瘀血; (3)大黃牡丹皮湯:瘀血,急性局部癥狀(右下腹部),有化膿之勢; (4)抵當湯:瘀血,如狂健忘; (5)下瘀血湯:瘀血,陳舊性瘀血,肌膚甲錯; (6)當歸芍藥散:瘀血,貧血,虛寒癥。 10、發黃與狂,有氣血之分: (1)小便不利而發黃者,病在氣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也。濕熱留于皮膚而發黃,衛氣不行之故也。 (2)若小便自利而發狂者,病在血分,抵當湯證也。燥血結于膀胱而發黃,營衛不敷之故也。 11、太陽身發黃(惡寒頭痛): (1)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汗之; (2)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當湯下之。 陽明身發黃(無惡寒頭痛) (1)但頭汗、小便不利、腹滿者,茵陳、大黃(茵陳蒿湯)以下之; (2)身熱、發黃與誤治而致者,梔子、柏皮(梔子柏皮湯)以清之。 【比較集錦】 1、陳遜齋氏曰:蓋少腹硬滿,有「血結」,有「水結」,有「水血兩結」 (1)血結必見狂妄,只要血癥出現,如有小便不利(小便不舒服、小便難),桃核承氣湯,若小便自利,用抵當湯; (2)「水結」必小便不利(渴而小便少),五苓散; (3)「水血兩結」必小便難,少腹滿如墩狀,如大黃甘遂湯是也。 2、若論用大陷胸湯和大陷胸丸之區別,和抵當湯與抵當丸之意略同。若有外邪所致或實熱所致,—時所成之劇證,則以湯攻之,兼行解熱之法。 3、不能食、不大便,至五六日以上頗能食者,為淤熱在里,消谷善饑,不屬大承氣湯證,為抵抵當湯證。 4、下腹部膨滿:
5、下焦結: (1)只要血癥出現、小便不利的,我們先用桃核承氣湯;小便正常利的時候,用抵當湯。 (2)水結在下焦就是五苓散。 【名家論述】 1、抵當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水蛭就是吸血蟲,現在市面上買到的水蛭,尺寸像手指頭大的沒用,水蛭要小小的才有用,以前的人抓水蛭,就是把腳伸到水里面,不吸的不要,要吸血的水蛭就是了,市面上買到的虻蟲是在糞坑旁邊飛的蟲,小小的不可以用,虻蟲就是牛虻,吸牛血的虻蟲,要甩像指甲大的虻蟲。遇到抵當湯證的時候,一定是少腹粳滿,確定血淤在裹面,小便一定是順利的,這時候如果病人大便正常,就不要用大黃;病人如果身體很虛弱,己經奄奄一息了,這時候把大黃改成地黃,去補病人的血,破血就是靠水蛭、虻蟲這兩味藥,小動物咬血咬得最厲害的就是這兩種東西,水蛭、虻蟲的炮制,放在鐵片上烤焦黃就可以了,不要變黑的,翅膀和腳都去掉,只要身體就可以了。 水蛭、虻蟲三十個,大約三錢左右,桃仁二錢,大黃三錢;如果用地黃,用一兩,地黃是補虛的,用五錢就補不到了;用五碗水下去煮三碗,喝了第一碗,沒有下再喝,「下』就是拉血,不要緊張,腹中的小孩不會傷到。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有淤血者,凡有淤血者有二:少腹鞭痛而小便快利者,其一:腹不滿而其人自覺滿者,其二。急則以湯,緩則以丸。小便不利者就是淤血在膀胱,就是桃核承氣湯,小便快利者就是抵當湯,還有腹部摸起來軟軟的,病人感覺腹部難過也是血證,急的用湯劑,比較不急的用丸劑,一般來說,如果病在表比較淺,會痛得很急,病比較深的,痛起來反而比較不急。所以用丸劑,為什么作丸?丸取它的「藥緩力重」,「急性的」要很快的趕出去,就用湯劑,湯者蕩也,腸胃科的問題,則用粉劑比較好。 【方輿輓】曰:上癥凡體虛者多患之。夫體虛者,雖淤血在少腹,但不可攻。然下攻則病又不去。善哉!陳自明與此方中去「大黃」加「地黃」用之,名曰氣「通經丸」,僅一味之加減,克盡守攻之能事,孫吳兵法,亦不足過。余嘗以此四味,水煎以治「干血勞」甚效。「干血勞」就是血已經干掉了,干在腹腔里,病人表現的表證就是「肌膚甲錯」,女孩子很多在腿和腹部每到冬天就要蛻皮,皮膚就像蛇皮一樣,會干掉,夏天就好好的,其實就是「干血勞」。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