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隆源中醫門診——張青原整理 近些年來在經方家馮世綸先生身邊跟診,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重新學習,再一次對胡(希恕)——馮(世綸)體系有了更深理解,結合臨床,對《傷寒論》中有些條文有了新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有不足之處請同道多多指正。 抵擋湯(丸)方證 抵擋湯方:水蛭(熬) 虻蟲(各三十個)(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洗) 現代劑量(僅供參考):水蛭(熬) 虻蟲各(各5g)(去翅足,熬) 桃仁(9g,去皮尖) 大黃(9g,酒洗) 煎服法: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抵擋湯中水蛭、?蟲都是非常有力的祛瘀藥,合桃仁、大黃有桃核承氣湯之意,除沉痼久淤之里實瘀血者,沉痼久淤之瘀血乃桃核承氣湯所不能,桃核承氣湯治新瘀血有熱,氣上沖者;桃核承氣湯證見其人如狂,抵擋湯證見其人發狂;桃核承氣湯證見少腹急結,抵擋湯證見少腹硬滿;桃核承氣湯證或血自下,抵擋湯證則血不自下。 抵擋湯見于《傷寒論》 124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鞭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擋湯主之。 表征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這是身熱未解,里證已顯,瘀血結于下焦。 膀胱蓄水證與和少腹 血瘀證都有少腹硬滿,當看小便利與不利來鑒別,膀胱蓄水證小便不利,少腹血瘀小便自利。 125條: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這是瘀血并發谷疸之證,又可知脈結代為瘀血證。進一步論述少腹瘀血證與膀胱蓄水這的鑒別主要看小便利與不利。 抵擋湯主之,是用藥直至瘀血主證,主證解,客證自解。 237條:陽明證,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善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此陽明證是大便干,因有瘀血所致而大便反易;健忘者多有淤血,高血壓、糖尿病及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一定要注意。二便不利者也多為淤血所致。 抵擋湯所治瘀血為沉痼干血,宜抵擋湯的意思是臨床要詳辨。 257條:病人無表里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喜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無表里證是指無太陽少陽證。陽明里熱重,時間較長,消谷善饑本是嗜食證,必有瘀血,宜抵擋湯下熱逐瘀血。 《金匱要略·婦人病脈證并治》14條: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無論男女,膀胱部位有淤血,時間較長都可以用抵擋湯治療。 126條: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 證有緩急,病有輕重,雖然藥味相同,但藥量大小有別,制劑不同,主治各異。 傷寒有熱,發汗表不解,不是有水飲就是有瘀血,當詳問二便,注重腹診。有表證,同時有水飲有淤血,解表時一定要利飲,化瘀血,否則病必不除。“欲進南風先通北”就是此意。 不可余藥是兩個意思,一是不可用其它藥物;二是連渣滓都要服盡,不可剩余。因只是瘀血所致少腹滿而不硬,所以不用湯而用丸。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個(熬) 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 右四味,搗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我常用抵擋湯(丸)治療瘀血所致的癲癇、癲狂,糖尿病腦病,高血壓腦病,腦出血、腦血栓急性期患者。 |
|
來自: 日月76nligx4bu >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