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 唐代詩人 張九齡 唐朝開元年間名相 王安石 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為唐睿宗時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其家族至韋莊時已中衰。父母早亡,其家境因而寒微。他自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 咸通四年(863年)在昭義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劉潼幕下就職。 乾符五年(878年)因長安應試不利,更名為韋莊。 廣明元年(880年)在長安應舉不第,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亂,與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年)始離長安赴洛陽。 中和三年(883年)入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府中任職。 游歷各地 光啟元年(885年)為赴寶雞“迎駕”卜居衢州。 次年出發前往寶雞,聽聞唐僖宗已到興元府(今陜西漢中),亦尾隨而至。 韋莊石雕 大順二年(891年)秋由建昌經信州(今江西上饒)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歲的韋莊準備長安應試。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陜西商南)境內。 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韋莊終于得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草詔”的校書郎,開始了仕途生涯。由于對時局中興的期望值不高,在登第之后,韋莊又開始為“著身”而早做打算。 乾寧三年(896年)春先來到童年時居住過的下邽(今陜西渭南),隨后北上來到鄜州(今陜西富縣),輾轉來到了宜君縣。在此得到皇上詔令,才騎馬匆匆相別而去。 光化二年(899年)被除任為左補闕。在此期間主要干了與政局無關,卻與歷史文化傳承相關的兩件事。其一,在歷史文化遺存上,與兄弟韋藹合作編著《又玄集》,集中收錄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其二是為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歷史人物,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展著想。 天祐三年(906年)被任以西蜀安撫使。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謚號“文靖”。 主要成就 文學 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并稱為“華岳三峰”(《五代詩話·例言》)《憫耕者》《汴堤行》對戰亂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抖密娀馗辍贰队鳀|軍》《重圍中逢蕭校書》對當時屯居洛陽的援軍殘害人民、擄掠婦女的丑惡行徑作了譴責,同時又對他們擁兵自重、未能積極鎮壓起義軍表示不滿。而《銅儀》《洛北村居》《北原閑眺》《辛丑年》等詩,則反映了他對唐室“中興”的熱切期待;《聞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關》等詩,表示了他對離亂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憶昔》等作,更撫今追昔,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懷古詩,如《臺城》《金陵圖》《上元縣》等,在對南朝史跡的憑吊中,也寄寓著他對唐末社會動亂的哀嘆,情調凄惋。此外還有一些詩如《思歸》《江外思鄉》《古離別》《多情》等,反映了他長期四處飄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寫景詩如《題盤豆驛水館后軒》《登咸陽縣樓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 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 書法 亦善書法,《書史會要》稱其“當時以作字名于世,有行書法”。 其他作品 《韋莊集》 《浣花集》為韋莊弟韋藹所編,藹序說,韋莊在“庚子(880)亂離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編集時,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傳《浣花集》僅存詩200多首,尚不足原編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間朱承爵刻本(《四部叢刊》即據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閣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時地分卷,各卷篇數多少不均?!度圃姟仿约託w并,編為5卷,內容全同。另《補遺》1卷,大概為后人于結集后所增補。《全唐詩》從《花間集》《尊前集》《草堂詩余》等輯錄54首。劉毓盤輯有《浣花詞》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 家族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韋莊出身于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為北魏武都太守韋閬的后代。韋閬之孫韋夐,于北周時被封為逍遙公,其子孫因而號稱“逍遙公房”。韋夐的曾孫韋待價,唐高宗時官至文昌右相。韋待價的曾孫韋應物,為著名詩人,官至蘇州刺史。 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部分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韋慶復 韋退之 韋厚復 韋徹 韋式 韋播 韋匡 韋逖 韋厚復 韋徹 韋韞 韋莊 史籍記載 張唐英《蜀梼杌》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十》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四十·前蜀六》 曲瀅生《韋莊年譜》(北平清華園我輩語叢刊社1932出版) 夏承燾《韋端己年譜》(見《唐宋詞人年譜》,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 人物評價 張炎: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閑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馀不盡之意始佳。當以唐《花間集》中韋莊、溫飛卿為則。 韋榖:韋詩調響,與晚唐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韻平平說去,遒勁動人。 辛文房:莊早嘗寇亂,間關頓躓,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舉目有山河之異,故于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群軫虎,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觴之作,俱能感動人也。 許學夷:韋莊律詩七言勝于五言……絕句在唐末諸人之上。 胡震亨:韋端己體近雅正,惜出之太易,義乏閎深。 唐汝詢:韋莊于晚唐中最超,其七絕有類盛唐者,律詩雖不甚雄,亦是可諷。 馮班:韋相詩聲調高亮,不用晚唐人細碎苦澀工夫,是此書律詩法也。 吳任臣:馮涓、韋莊皆翩翩萟苑之雄也,或請以蜀王稱制,或勸以帝位抗梁,議論較殊,而其為主之心同矣。 翁方綱:韋莊在晚唐之末,稍為官樣,雖亦時形淺薄,自是風會使然,勝于“咸通十哲”多矣。 洪亮吉:韋端己《秦中吟》諸樂府,學白樂天而未到?!堵勗傩伊貉蟆贰哆^揚州謁蔣帝廟》諸篇,學李義山(李商隱)、溫方城(溫庭鈞)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 姚鼐:西昆諸公之擬玉溪,但學其隸事耳,殊滯于句下,都成死語,其馀宋初諸賢,亦皆域于許渾、韋莊輩境內。 胡壽芝:韋莊流麗中感慨頓挫,語關飛動。 周濟:端己詞清艷絕倫。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見風度。 劉熙載:韋端己、馮正中諸家詞,留連光景,惆悵自憐,蓋亦易飄飏于風雨者。若第論其吐屬之美,又何加焉。 宋育仁:其源出于元稹,有排比之能,無溫麗之采。專為律體,時代所尚,章臺清瑟,秀發遙音;七古開宕,猶存初體。 況周頤:韋文靖詞,與溫方城齊名,熏香掬艷,眩目醉心,尤能運密入疏,寓濃于淡,花閑群賢,殆鮮其匹。 丁儀:(莊)詩典雅綺麗,風致嫣然,七絕則王建、李益之亞也。 王國維:“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韋端己之詞,骨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