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唐卡是西藏藝術,唐卡藝術的起源說法不一,有隨佛教由印度傳來、受漢唐至宋元的中原漢地卷軸畫的影響、法王松贊干布始創、西藏本土宗教布畫繼承發展而來這四種觀點。唐卡的藏族文化風格鮮明,一般是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也有編織的、雕刻的各種介質都有。 唐卡內容分為宗教類和非宗教類。據《百度百科》詞條: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余年。 本文介紹的唐卡是在白銅板上用以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翡翠為主的三萬多顆寶石鑲嵌成紋飾,背景底色則用鎏金或各種礦物以及植物顏料而成的。 這些寶石鑲嵌而成的唐卡的歷史背景是,清朝為了加強對西藏的治理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清朝在雍正五年開始派駐藏大臣駐于前藏,統管前后藏地方及喇嘛事務。后改為辦事大臣、幫辦大臣各一人,分駐前后藏。按規定,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與達賴、班禪地位相等,實際駐藏大臣職權更大,是清政府的代表。到了乾隆年間,通過軍事上征服廓爾喀、班禪六世跋涉萬里來到承德覲見、設立“金瓶掣簽”制度等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加強了對西藏的統治和鞏固了與西藏的關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這些寶石鑲嵌唐卡佛像據說是西藏政權精心制作并敬獻給乾隆皇帝的,從制作的成本上就可以看得出是傾盡財力而為的。 (乾隆皇帝和他的軍隊) (大清帝國征戰廓爾喀) 通過這些唐卡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清代在西藏同樣存在存量豐富的紅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和翡翠等玉石,也佐證了在中原的大清帝國存在相當數量的寶石和翡翠的歷史事實。筆者對這些歷史并不熟悉,文中可能謬誤百出,有疑問或有探討興趣的讀者請留言或與筆者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