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方 復經1號湯 組成:柴胡10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綠萼梅10克、月季花6克、川芎12克、紅參15克、白術15克、香附12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熟地18克、鹿角霜20克、酸棗仁15克、茺蔚子15克、川牛膝12克、桃仁12克、菟絲子12克。 功效:疏肝化瘀,益氣養血,調補沖任。 主治:原發性閉經,繼發性閉經,月經量少,月經后期,以及肝郁腎虛所致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等。 癥見:經量少或突然出現無誘因的停閉,或月經數月不行,或久婚不孕,伴有情志抑郁,經前脅脹痛,頭昏耳鳴,面色萎黃,身疲倦怠,心悸氣短,失眠納差,腰膝酸軟,下腹隱痛等。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三次溫服,30日為一療程。治療1~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調節情志,以新鮮飲食為主,多食豆類食品,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方解:閉經的病因多端,病機復雜,涉及肝腎、心脾、沖任、氣血等諸多因素,其總的發病機理可分虛實兩類,虛者精血不足,血脈空虛,天癸枯竭,無血以下,實者邪氣阻隔,脈道不通,血海無以滿盈而致閉經。然而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臨床上虛實相兼者頗為多見,治療上宜虛實并舉。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體陰而用陽,喜調達而惡抑郁,有余于氣,不足于血,又容易情緒激動或多郁,每致肝失調達,累及脾胃。故方中用柴胡、當歸、白芍調達肝氣,養血柔肝,治其標;綠萼梅、香附疏暢氣機為行血之先導;丹皮、月季花、桃仁、茺蔚子活血痛經;紅參、白術、云茯苓以養脾胃之氣,復其生化之源,旨在補中兼通,激發卵巢功能;復用熟地、酸棗仁養血守心,滋陰補血治其本,縱觀全方,融疏肝化瘀,益氣健脾,補腎調沖為一體,標本兼顧,虛實同治,不但能緩解癥狀,且能促進卵巢恢復之功。 加減:若子宮發育不良者加紫石英30克,紫河車粉10克(吞服);兼腎陰虛者加旱蓮草15克,女貞子30克;脾氣虛明顯者加黃芪30克,黃精15克;腰酸痛者加金毛狗脊15克,杜仲15克;心悸失眠甚者加柏子仁15克,琥珀3克(沖服);血瘀甚者酌加莪術10克,益母草15克,紅芪6克;夾虛熱者加梔子10克,生地15克;面部痤瘡加桑白皮15克,花粉30克,黃芩10克;形體豐滿或肥胖及卵巢增大者加冬瓜仁30克,白芥子30克,生山楂3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 復經2號湯 組成:人參12克、熟地18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柏子仁15克、澤蘭12克、益母草15克、菟絲子20克、生山楂15克、茺蔚子15克、香附1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鱉甲15克。 功效:益氣養血,疏肝補腎,活血調沖。 主治:繼發閉經,卵巢功能早衰,肝腎虛損,肝郁血瘀所致的閉經,月經量少,月經后期,或多囊卵巢綜合征,肝腎虛所致的月經稀發等。 癥見:以眩暈,經前乳脹,失眠多夢,煩躁易怒,腰膝酸軟,陰道干澀,情志抑郁,面生黯斑,舌紅苔干,脈沉細弦。 方解:熟地、白芍、鱉甲、菟絲子補腎養血,填精益髓;人參益氣生血;柏子仁寧心安神;香附、澤蘭疏肝理氣;赤芍、丹參、生山楂、茺蔚子活血調經;牛膝引藥下行;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調以益氣養血,疏肝補腎,活血調經之功。 加減:如經來乳房脹痛明顯,捫及包塊,加夏枯草、王不留行、荔枝核、絲瓜絡、地蟞蟲、水蛭等;如頭暈耳鳴甚者,加鉤藤、磁石等;神疲乏力,加黃芪、白術;納少便溏,加砂仁、法夏、茯苓;如煩躁易怒,加八月札、綠萼梅、合歡皮;月經量少明顯者,加阿膠、首烏、枸杞;失眠多夢加酸棗仁、琥珀、天麻、女貞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