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女子在生活與工作中要操心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思慮過度、工作勞累,再加上一些女孩子講究美麗“凍”人,穿得少,愛吃冷飲,導致氣血不足,月經信號減弱,經期、經量、排卵狀況都失調。怎么辦呢?今天教大家一個調理氣血不足型月經不調的方子。 ![]() 什么是月經不調? 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可伴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 ![]() 月經不調的危害有哪些? 1、女性行經期間,月經不調會導致經血大量流失,造成氣血虧損。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甚至會引發貧血現象。 2、月經不調會引起女性頭痛,并伴有頭暈、心悸少寐,神疲乏力等癥狀。 3、月經不調是不孕的信號:月經不調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特別是器質性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影響日后生育。 4、月經不調會引發色斑、暗瘡等。 ![]() 道虎壁女科調理氣血不足型月經不調家傳方 調理月經不調關鍵在氣血,氣血關乎女人一生,拖一年壞一年。如果氣血調平衡了,元氣充足了,女們才能擁有更多美好的青春年華。 ![]() 道虎壁王氏女科調理氣血不足的月經不調,一直沿用“養血調經湯”等秘方,該方從傅山先生之定經湯和局方逍遙散加減擴展而來。下面將方子的基本組成告訴給大家:當歸、熟地、枸杞、肉蓯蓉、元肉、麥冬、五味子、柏子仁、木香、雞內金、澤蘭、三七、山藥、太子參、炒白術、茯苓、甘草。脈弱畏寒者可加制附子、干姜、大棗。 ![]() 中醫認為,腎藏五臟六腑之精,婦人以此精而主生殖,緊扣此處,調養五臟,健康生活心態,故天癸旺,精氣旺,神采飛揚,病安何來。養血調經,功在肝腎。養腎就是補肝,精血同源,腎為肝之母。 ![]() 所以,首先,我們要注重調理肝腎,方中用到了當歸、熟地、枸杞、肉蓯蓉這四味藥。當歸,因“讓氣血各有所歸”而得名,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中藥當歸善于補心血與肝血,在中醫理論中,心與肝是主管血運行的臟腑,所以心與肝的氣血充盛,則整體的氣血足。而且當歸除補血以外還能活血,這一點是難得可貴的,因為如果單一的補血太過則容易產生血滯、血瘀,而當歸活血既能去瘀血、生新血又能補血不留瘀,因此才被歷代的中醫稱為補血圣藥。熟地呢,除補血之外,還能滋養肝腎、益精血,對肝腎不足和精血虧虛者的各種不適均有良好的調養作用。 ![]() 張景岳《新方八略引》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意思是人體的陰陽是相互平衡的。陰陽二者互相依存、互相轉化。所以,補腎的時候還需注意補益腎中的元陽元陰。肉蓯蓉,具有溫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等功效,可以補腎陽。而枸杞偏于補肝腎之陰,所以肉蓯蓉、枸杞在一起用,腎陰腎陽都補到了,其補腎的效果會得到加強。 ![]() 補完了肝腎,再來養心補氣血。生活中有不少月經不調的女性朋友常有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等不適,這些其實都是心氣虛的癥狀。這些此時太子參、麥冬、五味子就起作用了。太子參能補元氣,麥冬養心陰,五味子收斂,這樣就可以把心氣補足了。心血不足辦呢?此時方中用上了龍眼肉配伍柏子仁:龍眼肉補心脾、益氣血;柏子仁養心血、安心神。二者合用,有養心安神之功效。 ![]() 除了直接補氣血,此方還很重視脾胃調理。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不好,再怎么補也不好使。首先,方中用了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山藥,它一味藥食兩用的中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其性平味甘,為平補脾肺腎三經之藥,可以補脾養胃、益肺生津、補腎澀精。方中健脾胃的還有炒白術,健脾補氣,燥濕利水;茯苓也是歸脾經,利水滲濕;最后還有甘草來補氣益氣,脾胃虛弱的人特別適合用它。有這幾味藥,女人的氣血之源就有保障了。 ![]() 光健脾胃還不夠,脾胃里出現了積滯怎么辦呢?木香味辛苦,性溫,能行腸胃滯氣、疏肝開郁、和胃健脾,配合消食運脾之要藥的雞內金一起,女性脾胃中膩滯問題就解決了。 ![]() 除了補、之外,還需要“通”。澤蘭屬于活血化瘀藥,首要功效是活血調經。而且它還能通經,這里的通經不只通月經,還可通經脈、通經絡。臨床上能治療血瘀導致的經閉、痛經,也可以治療產后瘀滯腹痛。且藥性溫和,行而不峻。三七的特點是養血又和血,止血又散瘀,故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是血證要藥。所以通過這兩位藥,把活血、養血、散瘀、通經都兼顧到了。 ![]() 總體來說,全方主要針對女子月經不調,可以說是調全身之五臟,養五臟。這個方子非常平和,適合多服,周期調理,可以讓五臟得復,氣血得養,經血得充而通,生機自旺,諸癥皆退,此氣血旺盛之道。 ![]() 在此提醒大家的是,以上重點分享的是中醫調理氣血不足型月經失調的思路,個體不同,辨證用方也不盡相同,有調理月經不調需求的女性朋友,可微信留言尋求指導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