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帝內經》談“一身之經氣” 《素問·五常政大論篇》有言“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氣”無處不在,且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經氣作為經絡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指經脈的運動功能和經脈中的營養物質,更是整體生命功能的表現。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起了解經氣的內涵。 《中醫基礎理論》定義經氣是“循經絡運行之氣,是一身之氣分布于經絡的部分。” 《靈樞·本藏》有言:“經脈者 ,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人體通過經氣運行,以調節全身各部的機能活動,從而使機體協調和平衡。 那么經氣的組成有哪些?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黃帝內經》為依據,筆者得出如下結論。 《素問·離合真邪論》中言:“真氣者,經氣也。”《靈樞.刺節真邪篇》曰:“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因此,經氣包括受氣于天的元氣與后天化生的谷氣。元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具有激發,推動經氣的生成、運行的作用。 《靈樞·經脈別論》提到:“人受氣于谷……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故后天化生的谷氣隨經脈運行于全身,其中清者為營氣,濁者為衛氣。二者內外相貫,如環無端。營氣是“水谷之精氣”,隨經氣運行榮養經脈,“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營養全身。衛氣是“水谷之悍氣”,充滿活力,在脈中推動經氣的運行,并溫煦脈道使其通暢。而相伴于營氣運行于脈外的衛氣發揮著固攝的作用,使營氣行于脈中。 《靈樞·注證發微》有言:“宗氣者,大氣也。大氣積于胸中,出喉嚨,司呼吸,以行經隧。營氣者……必隨宗氣以運行于經隧之中。”由此觀之,宗氣推動了營氣在脈中的運行,故經氣中也包含了宗氣的存在。宗氣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氣與水谷之精聚于胸中相合而成,與肺主治節,肺朝百脈關系密切。 由上可知,經氣包括激發經氣生成、運行的元氣;滋潤,濡養經脈及全身的營氣;推動,溫煦經氣運行的衛氣;以及起推動運行作用的宗氣。 參考文獻 [1]吳萍.《內經》關于經氣之探討[J].青海醫學院學報,2000(04):29. [2]徐寧,孫廣仁. 淺析《內經》中的“脈氣”“經氣”“絡氣”及幾個相關問題[J]. 光明中醫, 2009, 24(9): 1648-1650. [3]唐衛華.十二經脈流注、標本根結理論與五輸穴出入合論[J].中國醫藥學報,2004(04):197-199+196. [4]王鴻謨.經氣及其運行規律探討[J].中國針灸,2004(05):29-32. 文字來源:小精豆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搭配:F005忍冬 文本校對:不勝 網絡編輯:錢大明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