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湯 【原文】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干姜一兩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nèi)赤石脂末方寸七,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jīng)典回顧】 1、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傷寒) 2、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傷寒) 3、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金匱) 【劑量】 1、赤石脂5錢,2.5錢煮,2.5錢磨成末生用; 2、干姜2錢; 3、粳米兩匙。 【組成】 赤石脂 姜 粳米 【時(shí)機(jī)】 1、下利便膿血。 2、這是澀劑,與大黃附子瀉心湯正好相反。 【方解】 1、赤石脂胖子用五錢。赤石脂一半打碎生用,一半跟著藥一起煮,湯煮好了再放赤石脂的粉末,赤石脂生用就是要把藥整個(gè)固澀在胃里,讓腸子固住,不再下利; 2、干姜溫中; 3、為什么不用人參?因?yàn)槿藚⑹茄a(bǔ)津液的。用人參時(shí)腸里面的病毒會不出來,所以用糯米,能生津就好了,不要把它固住,粳米放一勺就好了,不要煮成糯米飯; 4、該方消炎的力量很強(qiáng),一劑下去就不再下利了。 【應(yīng)用】 1、大腸炎,西醫(yī)無治。中醫(yī)一劑就好。 【比較集錦】 1、(1)胃風(fēng)湯:慢性且呈現(xiàn)衰弱之虛證下利。此下利,不僅小腸而且結(jié)腸和直腸均有慢性炎癥。本方主要應(yīng)用于慢性結(jié)腸炎、慢性直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冬季脫肛、冬季便血、不能應(yīng)用半夏瀉心湯與真武湯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瀉心湯:下利,心下痞硬,嘔吐。 (3)斷利湯:下利,心下有水飲,陰位。 (4)真武湯:下利,水樣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湯:下利,下利膿血,更加虛弱者。 (6)桂枝人參湯:下利,有表熱,心下痞。 (7)人參湯/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癥狀多。 (8)參苓白術(shù)散:下利,胃腸虛弱,食欲不振,嘈雜。 2、桃花湯和黃連阿膠湯同為少陰病的方子,應(yīng)用剛好相反: (1)黃連阿膠湯是熱往上沖,所以心中煩不得臥,造成病人睡不著,熱就是發(fā)炎壞死的東西; (2)如果熱往下走就是桃花湯,造成病人下利帶血。 名家論述: 1、桃花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什么叫桃花湯?桃花是紅色的,所以桃花湯煮起來整個(gè)是鮮紅的,因?yàn)槔锩嬗谐嗍?,少陰證本來就是陰寒的證,如果病人下利便膿血的時(shí)候就變成危證了,本來里寒很盛,蠕動(dòng)不行,這時(shí)候得到腸炎,感染濾過性病毒便膿血,會變成腸出血或腸穿孔出血,很危險(xiǎn)的,桃花湯和黃連阿膠湯剛好相反,黃連阿膠湯是熱往上沖,所以心中煩不得臥,造成病人睡不著,熱就是發(fā)炎壞死的東西,如果熱往下走就是桃花湯,造成病人下利帶血。 桃花湯是【里寒下血】的時(shí)候用的。下利分熱利、寒利,最輕的一般的熱利用葛芩連湯可以治好,還有黃芩湯都是熱利用的,桃花湯是里寒下利,也是受到感染而來的。 赤石脂胖人可以用到五錢,有里寒用干姜溫中,人參補(bǔ)充津液,生津就好,不要把腸里病毒固住,糯米一勺,赤石脂一半打碎生用,一半跟著藥一起煮,湯煮好再放赤石脂的粉末,生用就是把藥整個(gè)固澀在胃里,讓腸子固住,不再下利,消炎能力很強(qiáng),一劑下去就不再下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