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本文作者系國家級健康管理師,中醫方劑學研究者,健康教育專家)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病,乃是失眠。 首先說,中國人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睡眠危機。早在兩年前,“中國睡眠指數報告”就已經指出,中國人里面出現睡眠問題的,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三十。如今,這個數字恐怕更高。 睡不好,怎么辦?眾說紛紜,一籌莫展之際,“精誠名醫匯”勸你靜下心來,看一串用于破解失眠的神奇“密碼”。 這“密碼”,就像一道光,穿越時空的隧道,一直輝耀著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漢代張仲景,記錄在《傷寒論》里面的黃連阿膠湯(迄今1800多年前)。在醫學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它宛如一股清泉,潤澤著失眠患者焦渴的心靈。哪怕是在當代,黃連阿膠湯也經常被用于臨床,對失眠、焦慮、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等等,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列位請看—— 黃連12克,黃芩6克,芍藥(白芍)6克,雞子黃2枚,阿膠9克。水煎服,阿膠烊化,雞子黃攪勻沖服。此等用法用量,由我們擇選自《中醫方劑學》教材。 這張方子,只有五味藥。確切地說,拋開藥食兩用的雞子黃,真正的藥材,只有四味。這串簡單的“密碼”,隱藏著中國古人對失眠的深刻理解。近兩千年前,張仲景把“密碼”寫進《傷寒論》,等待更多的后來人讀它、懂它。 這密碼有什么深意?說起來很有意思。 中華先民覺得,心在上,腎在下。心屬火,腎屬水。正常情況下,腎水上濟心火,使得心火不會過旺。心火下暖腎水,使得腎水不會太寒。兩者交融,陰平陽秘,身體處于平衡狀態,此之謂“心腎相交”,人的睡眠自然安好。相反,如果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就導致心火越燒越旺。心火過旺,心神不安,人就會失眠、煩躁。同時,腎水枯竭,津液被傷,我們就會口干咽燥、舌紅苔少。 盡管這只是失眠機理的解讀之一,但細細品來,它還是極具現代意義的。因為受生活壓力、情緒焦慮、飲食不節、夜生活頻繁等因素影響,腎陰虧虛,導致心火上炎,心腎不和的,實在太多了。患者的主要表現,就是睡不著、心煩、舌苔少、舌質紅、手腳心發熱、情緒焦躁。 這個時候怎么辦?就用黃連阿膠湯。再贅述一遍:黃連12克,黃芩6克,芍藥(白芍)6克,雞子黃2枚,阿膠9克。 這里面,黃連和阿膠是君藥。黃連,直入心經,可以泄心火。阿膠,滋補腎陰,可以補腎水。兩者一個泄心火之有余,一個補腎水之不足,擰成一股繩,將分道揚鑣的心腎兩臟重新撮合。 接下來,我們看到黃芩和和白芍。黃芩苦寒,可以協助黃連泄心火。白芍養血斂陰,可以幫助阿膠補腎水。這是仲景怕黃連和阿膠的藥力不夠,在它們身邊配上的助手。 這時,仲景先師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思來想去,他靈機一動,用了一味雞子黃。雞子黃是什么?其實就是雞蛋黃。雞子黃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功在滋陰潤燥,養血息風,治心煩不得眠。它滋心陰的功能特別好。更重要的是,雞子黃,位于雞蛋的中心。它象征著位于心中央的那尊心神。張仲景用它,來安撫、補養心神。 這樣一來,腎水得到滋養,心火得到抑制,心陰得到補充,睡眠也就自然安好了。 有意思的是,這樣的理論,很多國外的學者是難以理解的。他們對中國古人的思維特征,表現出根深蒂固的質疑。 然而,質疑歸質疑,這不影響阿膠黃連湯卓越的療效。現代臨床,這張古方經過加減變化,對于失眠、心悸、遺精、性功能障礙、焦慮、更年期綜合征、復發性口瘡、心房顫動、神經官能癥等等,都有卓越的療效。外國人不服,是不行的。 當然,作為傳統中醫方劑,黃連阿膠湯需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其適用人群,就是煩躁、失眠、口干咽燥、舌紅苔少,癥屬心腎不交、心火亢盛而腎陰不足。這樣的人應用,當獲良效。 這就是黃連阿膠湯的故事。讀懂它,我們就對生命多了一份體認。 這是華夏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貝。你舍得丟下嗎? 因為不舍,所以傳承。“精誠名醫匯”撰此文的意義,就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