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湯 【原文】 甘草二兩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作者】孫思邈 【出自】《千金方》 【傷寒】 1、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組成】 甘草 【時機】 1、喉嚨痛,胃里不消化。 【比較集錦】 1、單味甘草為甘草湯,加干姜為甘草干姜湯,加桔梗為桔梗甘草湯,加附子、白術、桂枝為甘草附子湯,加麻黃為甘草麻黃湯,加大黃為大黃甘草湯,加藜蘆為藜蘆甘草湯,加桂枝為桂枝甘草湯,加芍藥為芍藥甘草湯。 2、少陰咽痛: (1)熱氣不能從樞而出,逆于經脈而咽痛者,為甘草湯證, (2)寒氣不能從樞而出,逆于經脈而咽腫痛者,為半夏散及湯證。方中半夏運樞,桂枝解肌,甘草緩痛,使內外之經脈通而少陰之樞機利,則咽痛自愈。 3、甘草湯、桔梗湯曰咽痛,半夏散及湯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湯曰咽中傷而生瘡,則皆咽痛為主者也。蓋咽痛本有輕重之分,輕者未必腫,重者必大腫。以是 (1)咽痛不腫之輕者,為甘草湯。 (2)其大腫之重者,為桔梗湯。 (3)但不腫或涎纏咽中而不堪痛楚者,為半夏散及湯與苦酒湯也。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