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聲入尾,花事將了,豐子愷卻說:“一年好景,莫過于此時。”明天谷雨,恰是此時,我們有雨可賞。 這雨落在青瓦屋檐上有聲音,降在鄉(xiāng)間田野會有節(jié)奏,伸手接一把,還可能有點甜潤的味道。 今天我們看到雨,脫口而出可能是毛毛雨、中雨、暴雨,古人卻會用心觀察,把雨表達(dá)得有新意、有韻味。 今日物道君邀你一起聽聽古人給雨起的名字,重拾這份美好心境。 雨的身世,先從初春說起。 周邦彥有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元祐八年,他流寓荊州,回憶起昔日在汴京的一段愛情。 那天的雨仿佛沒有重量,輕若無物,如絲如縷。雖然是春天,但春景不深,淡雅得就像美人的清麗容顏。兩人在小樓中相會,卻只能依依惜別。 想到秦觀的另外一首詞,“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少年的情,無論何時想起,在雨的嘆息中,依然帶著一種如夢如幻的美好。 同樣是微雨,“廉纖”讓人能感覺到雨的纖細(xì)、柔軟體態(tài)。 韓愈《游城南十六首》,寫的是暮雨晚景:“廉纖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間蚯蚓鳴。” 晚年的韓愈,回憶起少年時在安徽宣城的美好生活。比如這一天,天氣雖然不肯放晴,這雨只是蒙蒙如絲,撲在臉上柔柔的,并不惱人。池塘草岸間的小蚯蚓,也感受到了春雨的召喚,跑出來輕輕呼吸新鮮空氣。 他的閑情正好,雖雨猶游,一直玩到了城門要關(guān)才趕回來。 蘇軾謫居杭州期間,最愛游覽西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有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場夏日的陣雨來得又急又猛,黑云還沒把山頭遮住呢,一眨眼的功夫,雨就撲過來了。大雨落在西湖中,也打在蘇軾的船板上,就好像是跳動的大顆珍珠,彈性強,力道足,“大珠小珠落玉盤”,聽起來就很暢快淋漓。 雨勢太大,放眼望去,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白而透明,天地共色。 · 銀索、銀竹 · 雨下得大了,也是有顏色的。它可以是“銀索”,似銀色的繩索從空而降:
也可以是“銀竹”,像銀白色的竹子,竿竿分明:
“淋潦”為大雨,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里,或流于地面,是一種漫延的狀態(tài)。 對于農(nóng)人而言,大水要是漫過了莊稼,這是要命的事情;可是少年偏偏不識愁滋味,大雨時記憶最深的事,卻是穿著高高的水靴,歡快地踏在路面的水坑上,左一腳,右一腳,濺起童聲無憂。 · 清露、寶露、瑞露、潏露、榮露 · 雨落下來,就變成一顆一顆,圓潤飽滿,像露珠一樣可愛。 白居易寫《小池》,“荷側(cè)瀉清露,萍開見游魚”,讓我們?nèi)缫娤娜占淳啊?/span> “清露”是雨后的水珠,殘留在荷葉上,圓滾滾的,晶瑩剔透,像灑落翠玉盤的珍珠。當(dāng)一陣風(fēng)吹過,荷葉慢慢歪過來,水珠隨風(fēng)搖動了幾下,倏然滑落到池中。那浮萍一下子就被沖開,水底游魚頓時清晰可見。 “瑞露、寶露、潏露、榮露”,都是贊嘆雨像露水一樣稀少、珍貴,特別是對農(nóng)物而言。 唐代鄭畋《麥穗兩歧》曾寫:“瑞露縱橫滴,祥風(fēng)左右吹。”這是“瑞露”,寶貴的雨水縱橫而下,什么姿勢都可愛;美好的風(fēng)兒左右地吹,怎樣都舒服。我們簡直能聽到麥穗唰唰搖動的歌聲,“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 滂澍、滂沱、霶霈 · 西周初年東征的戰(zhàn)士們,常年奔波于荒郊野外,此時他們在滂沱大雨中艱難行軍。那雨是冰涼無情的,打在身上、衣服上,讓人渾身冷意。
《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也說:“行了數(shù)日,忽值大雨滂沱。” “大雨滂沱”,這是我們熟悉的成語,“沱”指可以停船的水灣。這大雨傾盆而下,地面瞬間水流如注,簡直可以匯聚成河、停泊船只了。可見這雨勢有多大。 · 春霖、積霖、淫霖、愁霖、霖霪 · 《說文解字·雨部》有記:“霖,凡雨,三日已往為霖。” 譬如“春霖”,是無窮無盡的連綿春雨。“積霖、淫霖、愁霖”,都是久雨不停之意,讓人發(fā)愁。這愁可能是焦慮擔(dān)憂,也可能是惆悵低迷的情緒。
芭蕉的愁緒最適合秋天,更何況這夜雨淅瀝不停,打在寬大芭蕉葉上,聲聲入耳。這樣的“霖霪”,對于晚年多艱的李清照來說,更加愁傷。 每每讀起,卻又覺得這雨,剛好下在李清照的窗前,剛好留下這闕詞,下得值了。 · 甘霖、甘露、嘉澍、嘉澤 · 久旱以后所下的雨,皆為及時雨,貴在恰逢其時,貴在知情知意。古人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這樣的甘霖。
“甘露”意為甘美的露水,仿佛自帶一種甘甜潤心的味道。
想起夏天經(jīng)常吃的一款港式甜品,“楊枝甘露”。據(jù)說甜品取名來源于觀音手中的凈瓶,瓶中露水便是楊枝甘露,顆顆珍貴。觀音揚手揮灑幾滴,便給人間帶來幸運與吉祥。 小小一碗甜品,那里面有芒果和西柚的酸甜、西米的彈滑、牛奶加椰汁的清香……吃完一份,神清氣爽。“老板,再來一份,打包!” · 靈澤、膏澤、龍潤、玄液 · 古人認(rèn)為雨乃上天的恩澤,是降臨人間的祥瑞,所以“雨”天然帶著令人敬畏的仙氣。 古時相傳雨有兩種,一是天雨,自然而然就嘩啦啦從天空降落;一是龍雨,風(fēng)馳電掣,一下子就過去了,是龍布下的雨。
名為“龍潤”,這一定是龍王降雨了。自古民間大旱有祈雨的習(xí)俗。李煜就曾寫過祈雨文,祈求掌管治理的龍神,為大地降下祥潤之雨。雨潤人間,太平盛世,從來都是我們最大的期盼。 除此之外,雨還有眾多美名,如水潦、霈澤、霡霖、奇水等等,都體現(xiàn)著古人的生活雅趣。 王陽明說,“天地萬物不外于心。”今天的我們,步履匆忙,四季困于空調(diào)房,少有機會感受自然風(fēng)物。但是只要留心觀察,保持天真和熱愛,你也可以看見雨的顏色,觸摸雨的溫度。 春將逝,不如一起沐浴春雨,共聽最后一縷春聲,讓它的美好,落在你樓下那棵開花的樹,落在你窗外的天橋,落在你的每一個良辰。 文字為物道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
|
來自: 物道 > 《節(jié)氣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