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很微妙,太多則濫情,太少則薄情。 不僅男女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有一個“度”的問題。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雖不識字,卻有一種莊稼人的大智慧。 當王熙鳳抱著生病的巧姐問劉姥姥該咋辦時,她簡簡單單一句話就點醒了王熙鳳:“以后姑奶奶倒少疼她些就好了。” 2 王熙鳳向來高傲,能入她法眼的,整本《紅樓夢》中,除了賈母,很難找出其他什么人了。 不過,她對劉姥姥卻刮目相看,不僅讓她為女兒取名,還讓女兒認劉姥姥為干娘。莫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其實,劉姥姥身上,自有讓王熙鳳佩服的地方。比如這句“以后姑奶奶倒少疼她些就好了”。 3 劉姥姥何許人也?她和賈府之間,其實原本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 劉姥姥的女婿叫王狗兒,王狗兒的爺爺也曾作過小官,認識了王夫人(賈寶玉媽媽)的父親,并連了宗認作侄兒。 后來,狗兒的爺爺去世了,家道中落,就遷到城外務農。狗兒娶妻成家后,生了兒子板兒,就將寡居的丈母娘劉姥姥接來同住,照看板兒。 也就是說,劉姥姥的女婿與賈府之間有這么一點牽強的關系而已。 4 劉姥姥之所以想到賈府,是因為女婿狗兒成天抱怨日子艱難,過不下去。 劉姥姥看不慣女婿這種只會抱怨沒有行動的性格,提醒狗兒去賈府想想辦法。 狗兒臉皮薄,不肯出面。劉姥姥挺身而出,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帶著外孫板兒來到了賈府。 沒想到,在侯門似海深的賈府,劉姥姥以其莊稼人的豁達和智慧,贏得了賈府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一致喜歡。 劉姥姥回家時,賈府從上到下,左一聲“姥姥”,右一聲“姥姥”,送了她一馬車吃穿用度的東西。 劉姥姥不辱使命,凱旋而歸。 5 劉姥姥的為人處世,無疑是智慧的。 比如,她對孩子愛的分寸,是智慧的。 那天,在賈府住了幾天的劉姥姥,到王熙鳳屋里來告辭,準備回家去了。 王熙鳳和她開玩笑說:“你別喜歡。都是為你,老太太也被風吹病了,睡著說不好過呢。我們大姐兒也著了涼,在那里發熱呢。” 劉姥姥聽了后,嘆了口氣,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老太太有年紀的人,不慣十分勞乏的”。其實,劉姥姥的年紀比賈母還大,但她不養尊處優,身體自然比賈母好得多。 第二句話是“小人家比不得我們的孩子們”。劉姥姥的外孫板兒,是在摸爬滾打中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好得多。 后來,劉姥姥用土法幫大姐兒看病,大姐兒果然安穩睡了。 這下,王熙鳳對劉姥姥青眼有加,佩服地說:“我想起來,大姐兒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一則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稼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們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還壓的住她。” 劉姥姥給大姐兒取名“巧姐”,因為她是七月初七生的。七月初七是民間的“乞巧節”。 末了,劉姥姥說:“富貴人家養的孩子都嬌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兒委屈。再她小人兒家,過于尊貴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倒少疼她些就好了。” 6 太疼孩子,其實就是過度的愛。過度的愛,會削弱孩子的“生命力”,讓孩子逐漸成為溫室里的鮮花或是被豢養的寵物。 漫山遍野的鮮花和溫室里的鮮花,誰的生命力更強? 在非洲草原上奔跑的獅子和被豢養在動物園里的獅子,誰的生命力更強? 毫無疑問,都是前者。 一個被父母過度的愛豢養大的孩子,生命力其實是弱的。 一旦遇到外界環境的改變或是困難和挫折,常常沒有辦法抵御和應對,一蹶不振,一敗不起。 7 《紅樓夢》的十二金釵里,結局最好的人,是巧姐。 賈府被抄家后,巧姐被舅舅賣到了妓院。幸虧被劉姥姥相救,嫁給板兒,過上了平凡普通卻安穩幸福的生活。 正如劉姥姥給巧姐取名時說的那樣:日后大了,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都從那“巧”字上來。 在劉姥姥的智慧里,人生或許無法避免“兇”和“難”,但只要有足夠的生命力,就可以“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少疼她些”,不就是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生命力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