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普曼看來,兒童哲學旨在提高三種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關懷性思維。
兒童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是“強化判斷力”。
當我們依賴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不假思索地堅持同一觀點時,我們就會變得盲目。我們受限于不成熟的認知、熟悉的東西和別人走過的路。
哲學不只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要獲得理解。
當思維超越信息處理,超越“既定的信息”時,哲學智慧就會發揮作用。它不會問“那是什么?”而是問“為什么?”以及“你為什么這么想?”
哈維.西格爾則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定義批判性思維,他說:“做一個批判性思考者就是被理由打動。”
學習中需要哲學探究的原因之一是,僅靠智力是不足以實現在討論中發展思維和自我意識的潛力的。善于表達的人不一定能成功地思考和學習。他們可能會陷入這樣的陷阱:不花時間思考或探索其他選擇就立即做出判斷,草率得出結論。他們可能會封閉思考和學習的機會。這種沖動或過早結束的傾向,是所有智力水平兒童未能充分發揮其水平的原因。
元認知的內容是關于提高自己的思維和推理能力過程的,從而使自己作為一個思考者更好地認識自己,并有更好的工具來考查正在處理的任何主題。
人們相信很多事情,但他們的信念往往是自我中心和不經考慮的思維習慣。其中一些信念是自發形成的,而另一些則來自父母和教師等其他人的信念。這些信念的共同點是,它們很少提升到皮亞杰所說的“有意識的實現”水平。除非鼓勵學生在相互支持的環境中自由地表達這些觀點,否則這些觀點仍然無法表達、無法綜合、容易含混不清和自相矛盾。開放式討論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并不一定會給學生提供擴展思維的認知挑戰。
哲學方法不僅可以通過計劃和審查階段豐富科學學科,還可以將科學活動與課程的其他要素以及日常經驗世界聯系起來。如果沒有這種橋梁或與日常生活有意義的活動的聯系,科學與兒童似乎就沒有相關性,沒有幫助兒童理解他們的世界,而將僅僅是一個強加的知識體系。
教孩子學會思考的另一些原因集中在人類生活的社會性質,特別是民主與公民身份的聯系上。一個充分參與的民主社會需要能夠自主思考、判斷和行動的公民。要培養一個在道德上自主的人需要教他們學會批判性思考,因為如果公民缺乏將謊言與真理區分開來的技能,就不會有民主自由。
保羅.弗萊雷:“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教育就是政治!一個老師發現他也是一個政治家時,他就要問:'我在教室里在做什么樣的政治?’”
所有學生的座右銘應該是:“停下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