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照了中國青年創業創新,關于奮斗、夢想和追求的《南方有喬木》已經上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明確要求: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黨和國家第一次將“現實主義題材”單獨作為一個頂層設計提倡的互聯網內容建設、文化產業和內容創作與生產的方向與重點,必將對中國網絡文學當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帶來重大影響——中國網絡文學正在進入“現實題材”新時代。 從年度排行榜到推介優秀作品 現實題材的國家導向 在十九大第一次將現實題材作為國家倡導的創作方向大勢影響下,現實主義成為中國網絡文學“主流化”的年度旗幟和風向標:以主旋律為基調,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開始出現“重點主題、基層寫實和重大題材”藍海領域創作和生產引導機制體制。 首先,反映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40年史,以及兩個100年奮斗目標、中國夢、四個謳歌(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嚴肅”現實主義作品,成為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年度重點主題。如2017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入選作品:wanglong的《復興之路》、驃騎的《詭局》、丁行的《秋江夢憶》。又如房憶雪的《宿北硝煙》等。阿耐早在《歡樂頌》之前就創作完成的《大江東去》,將于2018年底IP化為電視劇,這些作品或許將引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現實題材潮流。 第二,開始成批出現筆觸下移、側重基層寫實、謳歌平凡英雄,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基層英雄”寫實主義作品。如:喬雅的《心照日月》、卓牧閑的《朝陽警事》,常書欣的《第三重人格》,以及舞清影521的《明月度關山》等作品。尤其后者講述美麗倔強的支教老師在山鄉成為留守兒童孩子王的故事,關注了留守兒童、山區支教老師以及軍人基層扎根這些現實主義問題。 第三,在風起云涌的時代潮流、大氣磅礴的中國故事、平凡見奇的人間生活之中,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融合的軸心,聚焦社會、現實和家庭矛盾,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新主流現實作品。如,清揚婉兮的《全職媽媽向前沖》,人參胖娃娃的《二胎之戰》等作品。 第四,融合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在中華文明創新性傳承之中形塑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和生活的“傳統”現實主義作品。如,漱玉在《歧黃》中講醫道,易人北在《牧九歌》中展現傳承千年的家傳刺繡絕學,夜蔓在《林深終有路》中弘揚瀕臨失傳的“疆繡”。 第五,出現“現實主義重大題材”的創作和生產引導型作品,為網絡文學的創作,提供了風向標的作用。中國作協將齊橙《大國重工》列為2017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將玄藍狐《大國重器》列為2017年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工作聯席會議重點作品扶持選題名單,可視為在網絡文學工業強國流基礎上,開創大國重器“現實主義”重大題材和藍海領域的重要風向標。 我們有理由期待,網絡文學會在此后數年,成為“現實主義重大題材”的重要潮流。 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 網絡文學主流化的發展邏輯 從國家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倡導、創作和生產引導機制體制,漸成雛形,并經歷了三個維度的漸變和飛躍。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大勢是“主流化”,發展“生態”被重塑;而主流化的旗幟,就是倡導現實題材。 第一個維度,“主流”評獎評選、推介推廣和評論評價,以“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和“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為代表。從2015~2017年,它們均已連續舉辦3次,越來越多的現實題材作品被推上潮頭浪尖,不少作品成為行業的標桿,已經成為主流評獎評介的重要標尺。如小狐濡尾的《南方有喬木》是首部無人飛行器題材的商戰言情小說,同名電視劇今年已經上映,映照了中國青年在中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時代的奮斗、夢想和追求。被推介的現實題材作品還包括風之燭的《鋒刺》、英霆的《大荒洼》、瘋丟子的《百年家書》、辛夷塢的《我們》等。 第二個維度,“主題”優秀網絡文學創作、生產引導機制體制,以中國作協持續數年重點作品扶持和上海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與閱文集團聯合舉辦“中國網絡文學原創現實主義作品征文大賽”為代表。 入選作協重點作品扶持的有:尼卡的《忽而至夏》、冷秋語的《眼科醫師》、牛瑩的《投行風云》、吉祥夜的《聽說你喜歡我》等。入選第二屆網絡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的作品有:齊橙的《大國重工》、機房里的豬的《重生之躍龍門》、榕之子的《造車》等作品。 第三個維度,中國網絡文學區域發展的“XX模式”已成格局。以一南一北——華語網絡文學雙年獎為核心的中國網絡文學浙江模式和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為核心的中國網絡文學北京模式——為代表,探索和實踐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創作和生產引導機制與體制已經提上軌道。 浙江連續2屆舉辦“華語網絡文學雙年獎”,評選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創辦《華語網絡文學研究》,開設首個中國網絡作家村,成立中國網絡文學研究院,一系列組合拳打造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基礎。北京市連續三年“向首都讀者推薦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同時對“大運河文化”主題網絡文學重點選題進行項目孵化,對推動供給側改革,切實引導網絡文學單位“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作了有益嘗試。 從作品IP化追風口到時代造風口 網絡文學現實向的變化軌跡 從2012年十八大開啟新時代至今,主流化、IP化、次元化成為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金三角”——中國網絡文學“現實向”的發展方向,成為將這三大力量聯結起來的關鍵紐帶,進一步推動網絡文學“現實向”的下一波潮流:從跟著IP化追風口,到時代造風口。 第一,“IP化”加速了中國網絡文學大眾化、流行化和主流化的進程,也造成了現實化、社會化和時代化的趨勢,特別是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IP化”三大趨勢(頭部IP、垂直精品、小而美題材),進一步推動網絡文學更加“現實向”的下一波潮流。重直、細分、精控生產的“現實向”分眾類精品,開始成為IP化穩定且可持續的內容創生和類型潮流。 如由于《戰狼2》的燃爆,熱血軍事文再度興起,現實向軍旅題材文學作品,成為非常強勁的題材和類型潮流,涌現出如紛舞妖姬的《中國特種兵之特別有種》等作品。又如兩部口碑大爆的網劇《白夜追兇》和“懸疑神作”《無證之罪》雙峰并立,助推中國網絡推理劇迅猛發展。它們預示著刑偵推理類型文的三個重要新向標:一是從“刑偵”到“罪案”小說;二是從“案件推理”到“社會問題”,越來越觸及真實的社會矛盾和現實問題;三是“小說孵化影視劇罪案IP”的單向度路徑,正在轉向影視劇反向定制、同步孵化、貫通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進行PGC(專業內容創作和生產)的新機制體制和新模式。 第二,形塑特定類型、階層、群體、社群、世代、性別和地域等的自我意識、族群認同和價值取向,并制定其文化生活準則的新需求,正在倒逼傳統類型文,探索和實踐更加現實向的內生動力。 如女頻文就不停地在“人設+職業+情感”金三角重組上下功夫,并在都市生活和穿越架空中不停地轉換地圖,但都指向“現實性”。一是“新職業”成為網絡小說類型化和人設的開發重點;二是從純粹的“職場商戰文”,向“行業和產業文”提升;三是出現“技術流”的寫法:從狹隘的職場晉升,到專業知識;從個人化的技能提升,到整體化的工匠技藝為核心要素……“技術流小說”成為網絡小說類型文熱點。男頻工業文中“技術流”已經成為細分類型,女頻文中的技術流尚正孕育之中。 第三,從熱點話題、社會現實,再到時代感,網絡文學原創現實類題材格局逐漸開闊,出現和傳統嚴肅現實主義嫁接,并葆有網絡文學基因的“融合”現實題材作品。 聚焦社會、現實和家庭等熱點話題,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軸心,于平凡見奇的人間生活之中,求真、求善、求美。如從唐欣恬的《恩將求抱》到蔣離子的《糖婚》,為80后的婚戀狀態和現實問題劃上句號;千紫的《我的月供男友》、真真水無香的《資深少女的朝九晚五》等作品,則因為反映90后的青春和婚戀問題,成為IP化的新寵兒。 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一批側重傳統社會現實主義的邊緣、底層和草根生存境遇矛盾的寫實型作品,如:中秋月明的《草根石布衣》、方小九的《老侯的滴滴生活》等。甚至出現了直面社會問題和尖銳現實,自帶網絡文學基因(如“爽點模式”)但又試圖與傳統現實主義嫁接,萌生與傳統批判現實主義接續文脈又創新發展的網絡社會現實小說,如:Sunness的《第十二秒》、紫金陳的《長夜難明》、priest的《默讀》、驍騎校的《罪惡調查局》……這些作品觸及了諸如當下更尖銳和深廣的社會問題與矛盾。 從現場感走向現實感,從社會問題走向時代問題,原創網絡文學正在開始以自己的方式重建“時代感”。譬如重生于改革開放40年,時代成為烘托主角的背景,有爭斤論兩花花帽的《我的1979》、庚不讓的《俗人回檔》等作品。又如,以生活為原型,直接匹配時代,小人生大時代同步,紀錄整個時代的風云變遷,紀實生活的艱難和堅韌,小橋老樹的《侯滄海商路筆記》是代表作。以及,基于網絡文學自身特質,嫁接兩個不同時代(特別是抗日戰爭和當下改革開放兩個時代),形成強烈的對比和映照,讓人珍惜當下美好的生活和現實——這成為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類題材強化時代感的突破和創新點,如趙熙之的《夜旅人》等。 幻想內動力讓網絡文字映照現實? 網絡文學的“核心基因”是小說“映照”現實,到底是什么讓網絡文字映照現實生活,如此有力量?是幻想。 中國網絡文學20年,想象越是天馬行空,構建起來的世界越是虛幻、超現實和不可思議,作品便越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切中人生和生存狀況的真實,并保留著現實主義所必備的批判意識、人文關懷以及建構的力量。 網絡文學基于社會現實而又試圖超越日常生活的“增強”現實主義元素,成為孕育并催生出本年度新興“類型文”潮流的第一動力引擎。 這是指網絡文學以當代的社會現實和日常生活為背景與原型,但又通過網絡文學特殊的“金手指”基因(如穿越、重生、架空、異能、系統等),“增強”年輕人對現實矛盾、真實生活、生存狀態甚至人生價值的認識、理解和抉擇,甚至啟發中國人思考和探索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等深刻的現實話題。(下轉第6版) (上接第5版) 這兩年間,從飛盧到起點、晉江等網絡文學網站,直播,荒野冒險,食譜……以下關鍵詞成為這種新興題材的標簽:到野外探險,尋找大自然的美食,同時玩系統直播,成為娛樂明星。“飛盧直播娛樂文”甚至引爆潮流。 第二,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科技和產業革命,在“幻想”現實文字的主流基石上,正在重構我們對現實的本質與架構的理解和觀念,催生網絡文學“虛擬”現實哲學,探索新的表述和故事。且“作品為世界立法”,反向介入和干預現實生活、時代發展甚至整個人類“深度科技化前景”中生存發展、哲學思考和終極人文關懷。 事實上,從“直播文”到“荒野文”,這種從“現實生活”到“虛擬世界”的直播流,在近幾年幾乎席卷了整個網絡小說。“無限流”是完全由互聯網催生的新類型文,可以說是最能代表網絡小說“網絡性”的新文藝酷兒。“直播”則可以說互聯網時代最有特色的網絡“文藝”類型。因此,《無限恐怖》《綁架全人類》這兩部“開創時代”之作,揭示了網絡文學的互聯網革命“基因”——從“社會”現實主義到“增強”現實主義,再到“幻想”(虛構)現實主義和“虛擬”現實主義……這幾者之間的“融合與建構”成為王道。 第三,基于實際的想象和虛構,對現實與趨勢有重要的研判與預判意義,能夠影響、重組甚至建構未來的現實和發展走向,具有可持續的“建構現實主義”的發展潛力,成為網絡文學新的增長極。 從《中國石油咽喉戰》(2004)到《國家意志》(2015)、《永不解密》(2016)、《鐵騎尖兵》(2018)……網絡文學內部其實一直在孕育著一種新的創作方法和理念:基于對過去、當下和未來的研判與預判,與現實同步或略為領先,進行指引。 對未來最好的預測,就是去創造。基于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析、研判與預判式寫法,或許會孕育一種全新類型的文藝作品。我們將其命名為“建構現實主義”——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建構現實和未來。 網文新時代三大發展新范式及趨勢研判 2018年,中國網絡文學亟需新的“發展新范式”。 首先表現在,生產力解放,以ABCQ(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量子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進一步改變網絡文學商業、產業甚整個行業的形態、業態和生態系統,為其帶來解決發展瓶頸、尋找新增長極,制造新造星模式、創富神話和估值空間的無窮變數。 因為科技發展,在2017年度網絡文學發展擔當重要角色的直播流、系統文,都催生出了“新物種”:傳統網文“無限空間主神、隨身老爺爺、腦內綁定”等系統設定,已經不能滿足大開腦洞的新需求,而科技發展新形式,使得網絡文學衍生出了位面直播、下載APP等直播流、系統文新分支;特別是比直播更廣泛深入群眾生活的手機APP,成為網絡小說新興潮流的“新銳主角”。如新人作者皆破的《寵物天王》、拉棉花糖的兔子的《我開動物園那些年》等。 第二,中國網絡文學20年發展史,是雙核驅動:互聯網技術革命和年輕世代迭代運動。將這雙核驅動連結起來的軸心架構,卻是男頻文、女頻文二元基本結構中的性別政治。 如21世紀以來,網絡文學W概念股的變化,及其背后女性身心靈成長的變革與分裂,始終圍繞著一個軸心:女性爭權運動——訴諸于各種權利甚至權力資源的贏取。需求和供給處于嚴重的不匹配和失衡與斷裂狀態,這是W概念股的真正變量。從網絡文學到整個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需求和供給之間有一條龐大的接觸點軌跡,每個接觸點都可能是超級IP、爆款和現象級產品可能被制造出來的引爆點。如女頻言情文“情感金三角”,以三大基本“情感核”為支撐點,就體現了權力之爭失衡、均衡、再失衡的動態變化:甜寵;雙強,即男強+女強,構建勢均力敵的愛情;三是日常向——日常態、生活化、社會類情感構成內核心。從2017到2018年,男強女強“雙強”霸屏,但甜寵賣萌仍然是網文“主流”,日常向情感成為新興潮流。情感核的變化軸心,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識與權利之爭。 第三,年輕的力量,人口周期運動中的年輕世代更迭與需求升級。三大勢(大勢、趨勢和時勢)疊加,以90后、00后為主體的“九千歲”,正成為泛文藝娛樂全產業鏈的“主流新受眾”、新一輪重大科技與產業革命周期中的“新人類世”、新時代新文藝重構國家奮斗文化的“強國世代”。 他們迥異于前次世代的受眾(如趣緣社群)、需求(如審美驅動和專業粉絲群體輿論權、話語權和文化領導權之爭)和造夢機制(如創造權、貢獻力和成就感),正在倒逼整個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IP化從頭部內容、垂直細分到小而美反向定制精品孵化、創作與生產機制體制的創新與變革。 特別是,在中國青年的亞文化(燃文化、爽文化、萌文化、喪文化)和國家(強國文化:從大國崛起到文化崛起)之間,重構中國青年強國世代“國家奮斗文化”,成為整個國民文化潮流和趨勢。這將改變整個政治、商業、文藝和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版圖。 如自起點網絡作家寒門的《奶爸的文藝人生》成為“爆文”之后,一大堆奶爸流作品潮流出現:美食奶爸,文娛奶爸,硬漢奶爸,超級奶爸、二次元的異界奶爸……這仍然是基于幻想“增強”現實的作品。但2018年,“強國世代”的提法成為主流,直接逼問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4億中國青年成為“下一個偉大時代的中國主角”,他們將眾創出一部什么樣的中國故事、時代作品、世界超級IP? 現實題材或將成為新一輪的造風口。“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新時代,新發展,直面社會實際需求并適應整個時代未來發展趨勢,中國網絡文學亟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創新并提供高質量供給,解決效率問題,其落腳點必然在于強化頂層設計的思路、邏輯和智慧,對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輪重大科技和產業革命,以及90后、00后等“強國世代”的迭代升級,推動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4億中國青年成為“下一個偉大時代的中國主角”,眾創中國這部正在形成而尚未完成的“網絡”小說。 |
|
來自: okxso > 《網絡出版(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網絡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