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到,有一種小孩最說不得,只要別人開始指出他們的錯誤時,他們就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開始變得極端化,甚至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他們就會視作敵人。 我曾經到一位親戚家做客,家里的小孩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小物件,媽媽說了他幾句讓他小心一些,這個小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到了有些無理取鬧的地步,情緒失控速度極快,沒有一點過渡的跡象,這種場景讓人看起來非常膽戰心驚。 生活中比這極端的例子屢見不鮮。 北京大學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發布了《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報告中顯示,5個被調查者中,就有1個孩子想過結束生命。 有些家長無法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一旦被他們責怪,就摔東西離家出走,甚至有些孩子因為與父母產生分歧就情緒崩潰,拿起菜刀砍向自己的父母,不愿意與同齡的小孩有過多的交流,社會化出現一定障礙。 這些家庭的小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經不起困難與挫折,內心封閉且敏感,他們的心仿佛是由玻璃做的,輕輕一碰就有可能碎掉,這也是 “臉皮薄”的表現。 《圓桌派》里的嘉賓李玟瑾老師曾說:“父母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厚臉皮的習慣。” “厚臉皮”的孩子,他們面對不可逃避的失敗與挫折時,不會輕易地被擊敗,在他們的心中,只有自己才能夠決定自身的價值,不會被外界的言論所影響,凡事都會考慮自身。失敗一次并不代表永遠地失敗,他們明白重新再來的意義非凡。 01、孩子有負面情緒,父母要重視 ![]() ![]()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于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于他對待挫折的態度?!?/strong> ![]() 父母不要把多余的焦慮傳遞給小孩。不要總是給他們傳輸一種我希望你應該這樣的觀念。這樣只會在不斷給他們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對于小孩的成長只能說是弊大于利。 凡事都可能面臨失敗的情況,在此之前,父母要給小孩一種心理上的指導,教會他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并在此期間多給予他們鼓勵的信號,必要時還可以伸手幫助。 Tips:父母的教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小孩對待逆境的態度與行為。 ![]() ![]() 02、心理引導別忘了 ![]() ![]() 該做一:多鼓勵和支持。 有些孩子上課不愿意積極回答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害怕回答錯誤遭到別人的嘲笑。但是內心強大的人對于回答錯誤這件事情并不會過多地在意。比別人勇敢,就能夠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不僅僅是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更多地是走上了社會之后,能夠獲得老板賞識的機會,獲得他人認可的機會。 強大的內心世界推動著他們前進,別人還在猶豫的事情,他們能夠果斷地出擊,搶先一步。 能夠做到敢想敢做的孩子,一定少不了家庭對他們無形之中的鼓勵與支持。 ![]() 李子勛在《家庭塑造孩子》里這樣說: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給予孩子堅定的信任,并把社會化過程中的受挫看成是普普通通的事,減少孩子的焦慮。 ![]() 不知不覺中,父母的鼓勵與支持對小孩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被挖掘優點的他們,也在不斷試錯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這對孩子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 ![]() 該做二:更在乎自身內心的感受。 不輕易被他人的評價所影響,這是“厚臉皮”的關鍵所在。如果父母從小就對自家孩子處處關心,生怕別人的一言一行傷了他們的一根毛,這些過度的保護只會讓小孩處于被溺愛的狀態,無法建立起自己心里的保護膜。此時再來些輕微的風吹草動,防線自然而然地崩塌。 有些小孩不給玩手機就想要跳樓,打不得罵不得,小小的事情就往最壞的方面想,很大一部分責任在于父母身上。家長不要把孩子保護得過分好,慢慢讓他學會在大社會、小社會如何生存,才有利于成長,該表揚該懲罰都需要父母仔細掂量。 ![]() 該做三:鼓勵交友。 在許多社交場合中,比較吃香的都是這種“厚臉皮”的人,他們往往會主動發起會話,帶動氣氛,擅長與人拉近關系,和他們在一起相處你不會感覺到尷尬。 ![]() 學會社交,是人生中很關鍵的一門課。父母可以從小就培養小孩的交友能力,鼓勵他們多交一些同樣真摯的好朋友,不僅能夠提高語言交流能力,還能學會換位思考。 ![]() ![]() ![]() 凌晨媽媽來叨叨: ![]() 張海迪曾經說過: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不僅僅是孩子,家長同樣適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