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初中,高中還好,一上了大學之后,又是研究生,博士生,碩士生,博士后,把人搞得暈頭轉向。 究竟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有什么區別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仔細區分一下: 一、研究生不只是碩士研究生專屬,考研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按照官方的標準,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的學歷分為專科、本科、研究生三種。學位也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類。 大學畢業授予學士學位,總共有13個專業大方向,因此就有13類學士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授予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畢業授予博士學位。 所以,其實研究生是更寬泛的概念,研究生包括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考研實際上指的是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 嚴格來說,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因為研究生除了碩士研究生之外,還有博士研究生,不過我們通常將博士研究生叫做博士生。 博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稱為考博,因此研究生通俗意義上來說,大家默認了研究生指的就是碩士研究生。 如果按照官方的標準來說,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叫做考博,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考碩。 二、碩士和博士其實都不是學歷,而是學位我們經常聽到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博士不是學歷,而是學位,博士后既不是學歷,也不是學位,而是工作經歷。 這句話并沒有錯,但是說的不全面,因為不僅博士不是學歷,碩士同樣不是學歷,我們國家的官方標準只有研究生學歷。 博士和碩士都是學位,通過碩士入學考試并且順利畢業的叫做碩士生,獲得碩士學歷,通過博士入學考試并且順利畢業的叫做博士生,獲得博士學歷。 三、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知識深度不一樣,課程的時間構成也不一樣網上有一張圖很生動的表示了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區別,碩士生畢業離現在人類社會的知識邊界還相去甚遠。 但是博士不一樣,當達到人類社會知識邊界后,在對整個邊界推動一點點,那么就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水平。 北京大學一個教授提出了一個“兔子理論”很好的詮釋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上的區別。 碩士研究生就是導師給你一座山,并且告訴你山里一定有兔子,然后叫你去打,你跑進山里打到兔子就能畢業了。 博士研究生則不一樣,同樣是導師給你一座山,但是導師也不知道山里有沒有兔子,讓你去打,如果有兔子就順利畢業了。 但是也有可能沒有兔子,打了幾年不得不換一座山繼續打,或者是你自己找一座有兔子的山去打兔子,然后畢業。 因為這樣一個區別,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時間上的構成也有很大的不一樣,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時間是一半上課,一半找兔子。 而博士研究生因為找兔子的難度更大,花費在找兔子的時間上就要更多,所以博士研究生的時間如果分成10等分的話,上課的時間為一份,而找兔子的時間是9份。 四、最后一個區分是碩士有學碩和專碩之分,博士目前沒有專博之分學碩就是搞研究的,其實和博士做的工作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可能就是研究的理論深度沒有博士那么高深。 專碩主要為了找工作,因此專碩以實踐為主,主要是通過實踐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專碩一般是一半時間在學校,一半時間在工作。 而博士目前還沒有這個區分,都是要以搞研究,發論文為主,因為論文目前還是很多學校畢業的硬指標。 因為碩士和博士的學習內容和做的事情相差無幾。所以很多人認為碩士三年其實是浪費時間,這個觀點也站得住腳,因為國外很多的碩士就是一年制的。 花一年時間提升一下學歷,如果覺得有讀博的潛力繼續讀博,如果沒有,拿到學歷之后就直接工作,時間成本也沒有那么大。 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值得借鑒的碩士研究生學制改革方向,對于只是想提升學歷的學生就應該盡早讓他們步入社會,去創造價值。 對于想讀博的學生,可以提高博士畢業難度,延遲博士畢業年限,讓他們好好做有益于社會發展的研究。 允許他們十年磨一劍,而不是年年交匕首,只是追求短平快的發表論文,在關鍵領域沒有突破,被“卡脖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