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根據自己的經歷談一下吧,本人博二在讀,談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吧。 1.博士學位比碩士學位難混很多,換句話說,碩士的時候混一混,最后畢業寫一篇差不多的論文也就畢業了;特別是專碩,很多學校強調專業技能培養,會讓專碩去外面實習一年,在校做學術研究的時間并沒有那么多。博士可真沒那么輕松,首先每個學校對博士生都有在核心期刊發論文的任務,達不到要求連畢業論文開題都困難,更別提畢業了。 2.博士研究生比碩士研究生跟導師的關系跟緊密。博導一般都有不少項目,博導會組織團隊里的年輕老師、博士生一起做項目申報工作,然后項目拿到手,又會讓年輕老師帶著博士一起做,有的老師會直接交給博士生帶著碩士生做。現在碩士研究生擴招了很多,有些碩士本來就是工作前過渡一下,其實沒有什么學術理想,跟導師之間可能也就僅限于在學校兩三年的關系,所以有些碩士生會因為實習或工作直接拒絕參與項目,至少在我們師門是有的,但博士生一般都是跟著老師做項目,首先自己要想畢業,有科研任務,跟著做項目、發論文,其次很多博士可能是想混學術圈的,你的博導可能對你的事業幫助很大,讓博導覺得你很得力一定是一件好事。 3.在學術研究方面,博士大多數是真的想做點兒學術探索的,即便是工作后為了自己的職位晉升來讀博的,也會有自己感興趣的學術話題,我的博士室友是一個40多歲的女性,她有著穩定的國企工作,也不指著博士學位晉升,只是單純地想在經濟學方面做些深入研究,她的生活日常就是在宿舍里拼命讀書,她跟我說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大片大片的時間讀書了。碩士也有部分對學術研究感興趣的,但比例上會比博士生好很多。 網友二: 讀碩士的學生叫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就不能再叫碩士生了,而應直呼其碩士。同樣,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就是博士,直呼其某某博士即可。如果博士、碩士后面加個 “生” 字,說明其還沒完成相應的學業,還是學生。有的人物簡介材料中,把畢業都十多年的老博士還稱其為博士生,令人匪夷所思。還有的材料中介紹自己為研究生學歷,說明其還沒弄懂學歷和學位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更有甚者,愚看過一份材料,稱自己為博士后研究生學歷,或介紹自己為博士后研究生畢業,唉…常識水平和學識水平很不匹配。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學界高端人士的質量令人堪憂。 網友三: 我不知道有啥區別,我只知道我考上研以后鄰居讓我輔導他孩子初中數學,我說我教不了,他說你名牌大學研究生,初中都交不了?然后我挺淡定的說,我高考數學考了十五分,能考上研是因為我專業好。在不懂得人眼里,學歷高啥都要懂,我真是奇了怪了,術業有專攻,為啥要求學歷高的要全能。我學不學數學都和我專業沒關系,專業上也用不上數學,基本的數學生活技能學會了就夠算賬的了。后來那個鄰居也不說補習的事了,但是看我的眼神都變了,我也是醉了。我是藝術生,文化課本來就不是很高,我語文英語政治比較好考個本科也正常,后來很努力考上了研究生。我就想問問我不會數學怎么了? 網友四: 無論碩士也好博士也罷,都是企業老板眼中干活的,拿到博士碩士學位沒什么,要看你在哪里拿。國內的的博士多的和屎一樣,物以稀為貴,所以現在博士什么的也不算什么了,在吃瓜群眾眼中博士很厲害了,厲害到哪去,大部分讀過博士的拿到學位的都知道,你的導師想讓你過你才能過,很多論文都是買的,有多少作假分子,而且還有在職博士。 這些學位真的是垃圾中的垃圾,另外告訴你們,國內的博士學位在國外很多是不承認的,如果你在國外美國法國英國過得過博士學位回來還是很牛逼的,博后更不用說,我一朋友法國博后,計算機專業,現在在英國當導師,收入嗎還不錯,不能和國內土豪老板比,但是人家那過得是一種高大上的生活,不是金錢可以買來的感覺,當你周圍的人很多都是這樣的學位人時,你就不那么好奇了。 網友五: 我只是念到碩士,但是周圍有不少同學和同事是念到博士的。簡單地說我們的碩士是初步具備科研能力,可以在導師和博士的指導下完成科研項目的一部分,和具備數據統計及論文撰寫能力。博士就是要有完全的科研能力,即從實驗的設計標書的撰寫到實驗完成,再到論文撰寫及外文論文的撰寫等。所以研究生入學只需要全國統考及面試,面試主要是看基礎牢不牢以及前沿的一定了解,而博士則是專業知識和英語還有科研計劃。 所以我們的高等教育比別人不如的地方正是如此,基礎的四年其實和美國的前兩年大學差不多,反而時間過多來荒廢,同時也是為之前教育太應試來補救培養興趣。研究生基本就相當于美國后兩年,人家大學本科就有科研能力(還有小組合作的協同能力),我們是碩士才有,博士基本就是人家的碩士或者博士不到一點。以上是個人見解。 網友六: 本科以下教育是老師把知道的,教給學生。碩士生教育是導師知道方向,但不知道這個方向會出現什么結果,需要碩士生去研究找出答案。博士生教育是導師提一個問題,需要博士生自己去找方向,導師與博士生一起探索未知。因讀博士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他要嘗試多種道路,從中找到最佳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