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無邪
01
母親節(jié)那天,打算買一束康乃馨。 其實母親平時不太瓶插,她更喜歡在小露臺上一盆盆種,一盆盆養(yǎng)護,樂此不疲。而且她種盆栽是不分貴賤的,月季、曇花、蘆薈、吊蘭、小香蔥、豆苗、辣椒、各種多肉,不知名小野花,撿到什么種什么。如今不僅主陽臺、前后小窗臺,一個小露臺都種滿各種盆栽,連樓下花園里也有她的一棵枇杷樹。我眼瞅著這棵樹從一粒枇杷種子慢慢長大,到如今結(jié)出一只只大枇杷。 每年枇杷結(jié)果時,母親總要抱怨,那些小鳥太聰明,總能成功搶在她和父親之前,把成熟的,蜜甜的枇杷變成腹中美食。而父親總是偷偷跟我說,留著別摘,送給小鳥吃。我知道母親不是不舍得給小鳥吃,而是想給我們獻寶,想讓她親手種的果實,得到我們的品嘗與贊美。而事實上,這些枇杷并不甜。 天下的母親,大概都是一脈相承的“自私”,這“自私”真是天真可愛。而今年,我執(zhí)意給她買了一束康乃馨,因為我不能確定,我還能擁有多久她這樣可愛的“自私”。 送花到她家樓下時,她正在陽臺澆花,齊耳的短發(fā),專注的神情,突然看見我出現(xiàn),眼里露出幸福的笑意。 02
在花鳥批發(fā)市場買康乃馨時,恰好看到有心心念念的芍藥。芍藥花期極短,但花型碩大俏麗。清代錢濤的《百花彈詞》里這樣唱:“芍藥花,比牡丹,雖然少遜,一般的,斗春華,越樣鮮新。金帶圍,廣陵城,預(yù)知宰相,不知道,洧水畔,贈與何人。”詞里提到的“金帶圍”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北宋慶歷五年,揚州太守韓琦家后花園的一株“金帶圍”芍藥分了四岔,每岔開一朵花,韓琦請朋友來家賞花,飲酒談笑間,把四朵花分別插在了四個朋友頭上,沒想到,四個朋友居然一一做了宰相,其中就包括王安石。不必深究這個傳說里有多少添油加醋,穿鑿附會的成分,僅憑芍藥本身的氣度,稱之為花中宰相,也是一點不為過。至于詞中提到的“洧水畔,贈與何人”則出自《詩經(jīng)》。 比牡丹稍遜一籌的芍藥,雖沒有牡丹那種華貴氣息,卻比牡丹更覺平易近人。幾次想買,總是錯過花期。順手帶了一束回家,另外順了一束紫色小菊花。 家里的青花淺瓷盆里還有幾枝未開敗的黑種草,替換下凋零的洋桔梗,嘗試芍藥與黑種草的搭配,效果竟出乎意料好。各種插花方式里,最欣賞日式小原流,有淡淡禪意與枯山水味。小原流講究的是殘缺美與不對稱美,插出造型后,就算花朵枯萎了,依然可以營造一種凋零的荒涼美感。 芍藥開得快,謝得也快,據(jù)說要用滾水燙枝后才能延緩花苞開花。但是買花的老板說她從未聽說過此法,還說花是最怕熱的,所以天熱花期就短。其實滾水燙枝法應(yīng)該有一定道理,因為古籍《瓶花譜》也有提及火燒梅花折枝的方法。我沒有燙枝,聽任花骨朵由著性子開,幾天后就出現(xiàn)了頹色。不舍得丟棄,加幾片綠葉,一段枯枝,襯著清香漸漸消散,身形日益萎頓的芍藥,仿佛印證了歲月流轉(zhuǎn)的天然態(tài)度。 03
天氣逐日炎熱起來,街道兩邊的鐵欄桿攀出一架一架的薔薇,妝點初夏熱鬧的序曲。小時候,每當(dāng)看見薔薇花開,就知道又到了可以穿裙子的季節(jié)。臭美的天性,讓我對薔薇情有獨鐘,認定她是春天里最后的花朵。 長大后讀《紅樓夢》,看到麝月的花簽寫著王淇的詩句:“開到荼靡花事了”,這才明白荼靡花開才代表著春的終結(jié)。但是,荼靡花長什么樣,從來也沒見過。曾經(jīng)一時好奇百度過,得來的答案稀奇古怪,查到的圖片也含混不清。找不到,也就丟下了,畢竟生活中不缺各色花卉,少一種多一種,不過一件無關(guān)痛癢的事。我只是在心里把薔薇認作荼蘼,反正二者都是薔薇科。 偶爾讀到一篇文章,才驚訝發(fā)現(xiàn),原來荼蘼有著令人困惑的離奇身世,它突兀地出現(xiàn)在宋代,風(fēng)靡鼎盛在兩宋,又突兀地在元、明時代銷聲匿跡。荼蘼到底是什么花,至今是個謎團,難怪百度出來的答案什么都有。前不久在“上海發(fā)布”公眾號一篇云賞花推文中看到說木香花就是傳說中的荼靡,但細查查,木香也只是荼靡真實身份的一種說法,也曾被多次質(zhì)疑。 唐宋以前,荼蘼以“酴醾”之名出現(xiàn),這是一種酒的名字。到了中國歷史上風(fēng)雅無雙的宋代,荼蘼不知什么緣故,一步登天,列入名花行列,并且備受文人士子的寵愛。 關(guān)于荼靡的詩詞、記載很多,最浪漫的我覺得要數(shù)《誠齋雜記》里的一段記載:“范蜀公居許下,于長嘯堂前作荼縻架,每春季花時,宴客其下,有花墮酒中者,飲一大白,微風(fēng)過則舉坐無遺,當(dāng)時謂之「飛英會」。”光聽“飛英會”三個字,就可想象彼時盛況。許下就是如今的河南許昌,范蜀公在他的長嘯堂前種了一架又一架的荼蘼,每到春末夏初時節(jié),就大宴賓客。若花瓣飛入誰的酒杯,就罰飲一杯。微風(fēng)吹過,花瓣紛紛飄落,滿座賓客的酒杯無一遺漏,同罰同飲。由此可見荼靡花的數(shù)量之巨。別說素愛風(fēng)雅的宋人,任誰都無法抗拒這樣浪漫的懲罰吧。 披花飲酒,暖風(fēng)微醺,提筆聯(lián)詩,煙絲醉軟。此情此景,可以比照今時今日櫻花季,人們圍坐櫻花樹下,鋪開餐墊,三三兩兩,任細碎花瓣落滿眉發(fā)衣衫。哪怕沒有吟詩作畫,其中的詩意一樣令人陶醉。至于荼蘼為什么突然銷聲匿跡,又究竟是什么花,是否是重瓣薔薇,亦或是香水月季,或者木香,都不重要,我亦不想探究。反而覺得這樣蒙著一層神秘面紗,隔著歲月的朦朧霧色,才更具風(fēng)韻,更顯風(fēng)流。 陽光晴暖,我這里沒有荼蘼,只有滿架薔薇在路邊籬笆上炸裂了春色。花紅郁郁,葉翠蔥蘢,想來千年前汴梁的荼靡此時應(yīng)該也開得正好。我在薔薇架下遙想古老的傳說,仿佛與宋代雅士進行著一場隔空的推杯換盞。 夏天不動聲色地來了,日子如常過下去。 04
有著離奇身世的并非只有荼靡,還有另一種花同樣充滿了神秘色彩,那就是揚州市花——瓊花。它的身世與荼靡驚人地相似,突兀地出現(xiàn)在宋代,突兀地消逝在元、明時代。同樣,至今無人知道究竟哪種花才是昔日瓊花。 與瓊花有關(guān)的最著名傳說恐怕是隋煬帝為了去揚州觀賞瓊花,下令開挖大運河的故事。當(dāng)然一代帝王再怎么昏聵,也不至于為了賞花去挖鑿運河,但由這個傳說可見當(dāng)時挖這條大運河是多么勞命傷財,征用了幾百萬人,必然招來巨大民怨。而這條河挖通后所帶來的巨大經(jīng)濟利益,想來絕大多數(shù)是為了皇家貴族服務(wù),社稷的背后是勞苦大眾的犧牲與血淚。不過,通過這個傳說也可以顯而易見看出當(dāng)時瓊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絕對是一流花品。 日前讀清代筆記《揚州畫舫錄》,其中就有“無雙瓊花”一章。短短篇幅牽扯出了數(shù)十種考證書目,說法不一。我找了其中提到的部分文章查證,結(jié)果資料殘缺不全,無奈放棄。文章中相對集中的觀點有兩種,一種認為瓊花就是繡球中的聚八仙品種,這里的繡球,指的是木本繡球。還有一種說法是瓊花就是玉蕊花,當(dāng)然也有把牡丹和瓊花歸為一類的,不足為談。 瓊花之名最早可能來自宋代王禹偁的《后土廟瓊花詩》序:“揚州后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且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謂之瓊花。因賦詩以狀其態(tài)。” 瓊自然是美玉的意思,從王禹偁的詩序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瓊花是今天的哪種花,必然花色潔白如玉,花品清貴出眾。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我只去過鎮(zhèn)江,卻遺憾錯過了一江之隔的揚州。等空閑了,一定要去瘦西湖邊走一走,嘗一嘗聞名遐邇的富春早茶,再去母親家的老宅坐一坐。 05 玉蘭 母親故鄉(xiāng)的市花是瓊花,而我生活的城市市花是玉蘭。 關(guān)于玉蘭的描寫文字,最讓我感到困惑不已的是我格外喜歡的女作家張愛玲在散文《私語》中的一段描寫:“花園里……唯一的樹木是高大的白玉蘭,開著極大的花,像污穢的白手帕,又像廢紙,拋在那里,被遺忘了,大白花一年開到頭,從來沒有這么邋遢喪氣的花。” 不知道張愛玲對玉蘭有什么樣的誤會,但是,我印象中的玉蘭從來沒有見過一年開到頭的,無論是白玉蘭還是廣玉蘭。我一直懷疑,張愛玲看到的不是白玉蘭。白玉蘭開的時候極其熱烈,往往一樹一樹狠狠地開,沒幾天功夫,就發(fā)黃,萎靡 。顯出頹色的白玉蘭的確不怎么漂亮,但要說邋遢喪氣,也委實過分了些。 與張愛玲憎恨玉蘭相反,我從小就對玉蘭充滿了好奇。那時,母親是廠附屬幼兒園保健老師,所以,幼兒園里的老師我通常都不叫老師,而叫某某姨。秦姨就是其中一位,人長得清秀,手也巧,我最喜歡纏著她給我捏各種彩泥小餐具。秦姨的餐具捏得精致小巧,讓愛玩過家家的我不亦樂乎。秦姨還會做一手好菜,暮春初夏,幼兒園院子里的玉蘭樹開滿了花,秦姨總會收集一些掉落的干凈完整的玉蘭花瓣。我問她要這個干什么,她會戳戳我的小腦袋說,炸玉蘭花吃呀。雖然沒有吃過秦姨親手做的炸玉蘭花,但從那時起,我就知道玉蘭花是可以吃的,而且很多花都可以吃,這是一件多么美麗的事。 后來讀清代顧仲的《養(yǎng)小錄》,里面有一章“餐芳譜”,就專門記錄了各種吃鮮花的食譜,里面就有玉蘭花瓣的食用方法:玉蘭花瓣,面拖,油炸,加糖。先用瓜一掏,否則炮。 這段話前面容易理解,后一句用瓜一掏,否則炮,讓人一頭霧水。看了注釋翻譯,更加讓我啼笑皆非,因為解釋與原文一模一樣,啥叫用瓜掏,啥叫炮,一點有用信息都沒有。后來看《風(fēng)味實驗室》,有提到《禮記》中記載了“八珍”,其中有炮豚。“炮”字此處讀第二聲,始于古代的炮刑,就是用碳加熱,使銅柱變燙,讓罪人站于熱柱之上。“炮”用在烹飪上,就是指在急火上烘烤豬或者羊。莫非,《養(yǎng)小錄》此處的炮也是急火烘烤的意思?那瓜掏又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文獻留下的資料許多都因為年代久遠關(guān)系含糊不清,比如這個玉蘭花的炮,比如荼蘼、瓊花的身世之謎,有時真想自己生出一雙穿越的翅膀,不為遇見什么皇上娘娘,上演一出愛情傳奇,也不為摻和什么宮斗權(quán)謀,只為尋找遺失的秘密,觸摸古老的脈搏,這些承載了炎黃子孫的鄉(xiāng)愁。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蕭山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第一平臺 |
|